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商鞅功不可没,正是因为商鞅变法,才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横扫六国。但是,作为秦国崛起的功臣,商鞅的下场却很凄惨——被人诬陷,最终五马分尸。而被他得罪的贵族们欢欣鼓舞,就连老百姓也对其没有丝毫的怜惜之情,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商鞅这个人。
大约公元前390年,商鞅在卫国降生了,姓公孙,名鞅,可以叫他公孙鞅或者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所以后世之人多称他为商鞅。
在现代看来,商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官二代了,她的母亲是卫国国君的姬妾,所以他有一个当国君的爹,另外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商鞅和周天子还是亲戚呢。因为是庶出,所以商鞅是士,虽然在战国时期,士阶层结构变得复杂,地位不高,但仍然属于贵族阶层,所以商鞅的出身比一般人还是要高的。
从小,商鞅就喜欢法家学说,对李悝和吴起的变法深有研究,也深受其影响,但当时的卫国只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为了施展抱负,商鞅就去了中原最强盛的魏国,在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中庶子。
这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真实写照啊。虽然公叔痤很赏识商鞅,知道商鞅满腹经纶,但最后商鞅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终是郁郁不得志,天下之大,国家众多,哪里才能实现抱负呢?
公元前361年,这一年秦孝公继位后广发求贤令,商鞅入秦。通过多次的互相试探,终于,秦孝公与商鞅达成了变法的共识。
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而这也正是权贵痛恨商鞅以及老百姓不怜悯商鞅的真正原因。
简单地讲,商鞅变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将全国民众分为20个爵位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田地、仆从数量等。只有有军功才能进行封赏,提升爵位。并且在军队中,爵位不同,吃的饭也不同,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二级爵位只能吃粗米,而三级爵位就可以吃精米,有菜羹等。
而军功,则是按照敌人的头颅来计算的。商鞅规定:秦国士兵只要斩杀敌人甲士(军官)一人,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倾、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敌人甲士2人,就可以免除父母的罪名(如果有的话),如果他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如此一来,就是对战争的激励,在战场上军功越多,也就能得到更多的爵位和封赏。
另外,禁止私斗,一旦发生私斗,双方都要受到惩罚,因为私斗被杀的老氏族不在少数。
2、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商鞅规定:将老百姓每五家分为一保,十保相连。如果其中有一家做了坏事,其余的必须要告发他,如果不告发,就要连坐。
民众要“告奸”,如果不“告奸”,就要被腰斩。也就是说,如果甲的邻居做了坏事,甲看到了,就必须去告密,如果不告密,甲就要被拉出去腰斩,其他连坐的邻居也要被腰斩。如果敢窝藏犯人,那就跟降敌同罪,不光本人要诛杀,还要抄家灭门。
告发了邻居的,跟战场上杀敌是同样的功劳,也就是说告发一人,就可以升一级爵位。
这个法令实行后,老百姓们必须互相监督,于是,全国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怖当中,每个人都提防着邻居和周边的人,一旦有状况,就赶紧去告密,不然下场就会很惨。我们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冤杀的估计也有很多,老百姓根本没法安心过日子,生怕哪天就被告密了或者错过了告密。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商鞅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法令一出,老百姓就不得不努力耕种,为国家贡献粮草、布匹等。
除了这三条,商鞅还颁布了很多其他的法令,致使秦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曾经丢掉的河西地区也被收复,秦国终于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强国。但是,这些法令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秦国老氏族的利益,并且让老百姓恐慌,全完沦为国家的机器。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行,完全是因为秦孝公的鼎力支持。然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曾经因为商鞅变法怨声载道的老氏族开始反扑。
当年,太子犯错,但不能对他用刑,商鞅便对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秦孝公的哥哥)用刑,割去了他的鼻子,而另一位老师公孙贾则被脸上刻了字。所以,太子是痛恨商鞅的。于是,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想要造反,秦惠文王派人捉拿商鞅,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下场很是凄惨。
其实,总结起来,商鞅被杀的原因有三点:
1、商鞅在实行变法时,损害了太子还有其他老氏族的利益。
2、商鞅的变法太过残酷,老氏族以及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3、商鞅本身权势太大,影响到了秦惠文王的位置。
商鞅虽死,但是变法却并未废除,世人皆说商鞅变法是残酷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商鞅变法拯救了秦国,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以后各朝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 上一篇:全唐诗上官婉儿_上官婉儿 诗
- 下一篇:立木为信的典故_商鞅立木为信阅读理解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立木为信的典故_商鞅立木为信阅读理解
. 立木为信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
-
秦王为什么要杀商鞅而用变法_秦王为什么车裂商鞅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播种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
-
商鞅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_商鞅同一时期的名人
笔者导言:商鞅原名卫鞅或公孙鞅,因为他的改革秦国变得强势起来,秦孝公始终支持他的变法,他被新秦君所杀却为何又继续使用商鞅变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商鞅出生在战国时代的转变
-
商鞅真的该死吗_商鞅可能不死吗
魏国在魏文侯的领导下,一度曾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魏文侯过世了以后,他的儿子魏击继承了魏国,是为魏武侯。但随着魏国牛人死的死,走的走,魏国的老大地位也逐渐不如原来那么
-
商君书翻译在线阅读_商君书解读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 商鞅 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
-
复述商鞅南门立木_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战国时期,秦国国力较弱,受到其他几国的长期欺压。秦孝公上位后,立志改变这种情景,不分贫富贵贱的广纳贤才,即使非本国人,只要能够有让秦国变强的办法,就一律接纳并委以重任。
-
车裂商鞅是哪位君主_收复河西是商鞅还是公孙衍
昨天我们说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登上 权力顶峰的女性芈八子宣太后,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今天我们要说一下这位宣太后的老公,也就是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文王嬴驷。 说起这位秦惠
-
秦国历代君王对商鞅评价_商鞅留下的著作
先秦法家,分为三个流派。“法,势,术”。韩非子是集三家大成者。 商鞅,就是先秦早期法家中“法”的一派的开创者、实践者。所谓“法”,就是严刑酷法,用法规,条例来治理民众。
-
商鞅为什么被五马分尸?_商鞅是死后被五马分尸的吗
商鞅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变法家,在他的辅佐下,秦国独尊法学,以法兴盛,商鞅这个变法的功臣最后也因此而死?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革命家,通过他的变法,秦国逐渐强盛壮大奠定了
-
商鞅提出什么主张_商鞅变法谁在位
商鞅变法,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变法之一。但是,商鞅变法同时也是商鞅最大的失败。他虽然通过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当第二代君王秦惠王上台后,立刻就杀掉了他。
-
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原文翻译_商君列传翻译及注释及知识点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
-
商鞅徙木立信论_商鞅立木建信
商鞅在卫国待了几年之后,由于一直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决定离开卫国。 而此时,秦国是秦孝公担任国君。秦孝公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人,即位的第一年,他便实行了 “布惠,振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