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私塾致力于正统国学亲子教育。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有榜样,家长先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好榜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会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弟子规》中讲的内容,通篇学习后,你会发现,若按《弟子规》要求自己的言行,即使成不了圣人,至少能成为贤人。不过,现在没有了这样的环境,比如知书达理和识文断字的氛围。中国文化能流传下来,文字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先生讲解所有的经典,多是从字形和字根开始讲,逐渐使我们能够识文断字,进而知书达礼。读书先解字,让我们在神圣的方块字里,在子博先生精辟的解析中,在上万年华夏文明的根脉延续中,共同完成育人正己的坦途。
《弟子规》解析之“而亲仁”
阅读提示 很多人讲自己不成功,根本原因就是日常生活中,没有处理好父母、夫妻、子女、兄弟、朋友等亲疏、厚薄、远近的关系。“仁者无敌”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会什么,而是他把这些东西让出来了,给了别人,所以叫“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绝不会让别人去干。
庞子博先生:在“孝弟、谨信、爱众”之后,在学文之前,讲了最后一个规则,就是“而亲仁”。“而”的原意指脸毛,就是脸颊上生的毛发。所以讲到“而”,上面加个“雨”字头,是“需”,加个单人旁就是“儒”,那“儒”有什么含义?
我们经常讲儒家、儒学,包括后面讲的孔子是儒教集大成者,绝对不是说他创的儒教。其实“需”和“儒、孺”在上古都读一个音,就是“Xu”音。“需”的实际含义不是需要,它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雨”字头不做雨讲,而做面具讲,底下的“而”代表胡须。
“需”的本意,就是祭祀天地戴着面具跳舞的人,所以“儒”在上古的时候,就是沟通天地的巫,就是巫术。当时,这些能够沟通天地的人,被社会尊为“巫”,他们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儒家把礼、乐是放前两位的,因为礼、乐两项都是祭祀天地的遗风,所以说“礼乐教化天下”,这是颂扬天道最后留下来的遗风,所以儒家源于上古的神道教,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儒。
古代的书院有三大职能,第一是祭祀,第二是讲经,第三是藏书。如果你一味按着人的意志去改造它,天下乱的次数就会越来越频繁,历史的更替就会越来越快。
下面讲“親”字,现在我们把“见”字给砍了,什么叫“親”?寻常可见者,平时都能见到的就叫“親”,所以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因为远亲你见不到,邻居可以天天看到,所以他比亲人还重要。
但是现在的生活,隔壁住的是谁,十几年都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过去我们住的大杂院,谁家有什么事都知道,关系好的楼上楼下还互相送东西,现在还有吗?有也少得可怜。
不管是父母关系也好,还是夫妻关系、朋友、兄弟关系也好,有一句老话讲,“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但是这里面都有一个亲疏关系,亲者曰近,疏者曰远,这个关系一旦成立后,就决定了你的整个人生,因为很多人说自己不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处理好亲疏、厚薄、远近的关系,包括父母、夫妻、子女、兄弟、朋友。我指的是所有的关系。
中国人造一个“親”字,它在古代跟“现”是一个音,出现就是看见,看到就是出现,你不出现我怎么看见你?现在打电话有视频,在地球那头都能看见,这有用吗?科技再发达,都改变不了人的情感本性,这是非常关键的东西。
现在孩子不好,孩子有一半责任,家长负有另一半责任,剩下的才是老师的。有的孩子,连父母这样最至亲至爱的人都瞧不起。过去叫“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人有狗好吗?狗为什么好?因为狗忠诚、有良心,现在的子女有时候对父母是没有良心的。
为什么把“親”这个把问题反复拿出来讲?有的子女不过是每天和父母见一面而已,甚至有的连一面都见不了,十天、二十天都见不了一面,连打个电话都很不耐烦。
每当我听到这样打电话的人,就会感到非常的悲哀。很多人连人格最根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其实,我刚才讲道德底线,孝顺就是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孝,亲就没有什么意义,你只当每天见一个人而已。
你们看“亲”字怎么写,是个“辛”字加两点,那是父母辛辛苦苦一生,强忍着用两点支撑到人生最后。为了谁?为了孩子!我见过很多人品很糟糕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对自己孩子不好的。
为人父母再不好,他对儿子、女儿却好得不得了。为什么?作为子女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无心,见又如何?所以说亲者以尊为重,你凭什么跟父母争吵?你没有这个资格。
我们所谓的敌人,只不过是在利益上存在冲突的人,我说的“利”,绝对不是指金钱,是他所喜好的东西,人之所宝者曰利。“仁者无敌”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会什么,而是他把这些东西让出来了,给了别人,所以叫“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绝对不会让别人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