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清风在竹林在诗中作用_清风在竹林的诗句

清风在竹林在诗中作用_清风在竹林的诗句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18 16:36:00
阅读: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中国文人与竹

竹,以其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文人所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仿佛天生就与文人有一段不解之缘,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以竹为题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和故事。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中国文人与竹

竹与中国文化

我国最早的书籍不是以纸为介质,而是用竹子制成的。古人将文字用竹子制成的毛笔书写或雕刻在削好的一条条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捆绑起来,这些捆绑起来的一捆捆竹片,就是早期的书。可见,竹子与我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

竹与诗歌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竹的描写,在《国风·卫风·淇奥》里作者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节奏铿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魏晋时期,大名士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位文人,因常宴席于竹林之下,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同时期的《冉冉孤生竹》被誉为我国首创五言诗,其中“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几句,言简意赅,道出了男女爱情如绿竹扎根泰山般的根深蒂固,文温以丽,意深而远。

盛唐时期更不乏咏竹名篇,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孟浩然的“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韩愈的“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杜牧的“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均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中国文人与竹

宋代文人的爱竹之情丝毫不减。前期推送中提到的苏东坡便是喜竹痴人,其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不仅写诗,还要吃竹,在他的《初到黄州》一诗中就有“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名句,据说当地竹笋芳香迷人,极为可口。

到了晚清,国运衰颓官场腐朽更加速了文人远离仕途寄情于竹林。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奇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文人“清者益高,贫者益坚”的高风亮节。

竹与丹青

提到文人画竹,不得不提郑板桥。其痴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画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服,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中国文人与竹

现代,亦不乏画竹的佳作。我国著名书法家“北碑巨匠”孙伯翔先生,就是画竹好手。古人云书画相通,书画兼擅者,古今皆存。既有画名被书名所掩,亦有书名被画名所掩,孙伯翔先生即属前者。

孙先生近十年来除了深化对魏碑书法的研究、临摹和创作外,还对国画深有钻研,画面清新典雅,构图自然奇妙。追求一种以清新、雅趣为主的画风,画面干净雅逸,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尽管大胆落笔,仍旧小心收拾。用笔轻盈,色彩明快,意境深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 中国文人与竹

本作中,孙先生对画面的布局设计、笔墨的虚实关系,色彩的合理搭配,都能自如得体、恰到好处。以空灵、散淡的构图,配以文字。对比之强烈,呼应之自然,给人以遐想。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