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九歌》是清越悠扬的祭祀歌。
说实话,我看过现代舞剧《九歌》,但是那时候在文本上我可没有认真看过《九歌》里除了《山鬼》以外的其他篇目。我知道的是《九歌》共十一篇作品,除了最后一篇《礼魂》是是各篇通用的送神曲,其余每一篇各主祀一神。现在总算是又读又背,拖拖拉拉地读完了。
闻一多曾将《九歌》“悬解”为一出大型歌舞剧,人们扮演着神,歌颂着神,我觉得千年前的人们既是娱神,同时也是在娱乐自己吧。
《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三篇里的颂歌成分很明显,不过比起《诗经》里的“颂”,这三篇更生动活泼而有情致。虽然对这三个大神的颂歌走的是庄严肃穆路线,但是这些神已经除掉了高高在上的形象。云生雾绕、香草繁茂的周遭环境,华丽高雅的氛围,带上神仙心中的隐秘思绪,在我眼里,东皇、云中君、东君很像是屈原拿现实里的贵族做原型再添一点想象写的,真是这样的话,这些神里我们也不是很远嘛。
原始宗教里“人神杂糅”的观念在《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恋歌中就鲜明地体现。《湘君》、《湘夫人》是江边绝望等待的情歌,他们相互追求却不遇,神与神的恋爱尚且是充斥着求不得的哀伤,更何况人呢?神与人其实也没差到哪里去。
《山鬼》一篇在舞剧中的诠释是“一张凄惨的无言的嘴”,林怀民先生让男舞者用较扭曲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挣扎的意义,这是脱离文本的自我创作,其实仔细想想,《山鬼》文本中的女神有何尝不是因为“思公子”而“徒离忧”?相思的苦闷何尝不是悲悲戚戚,无言以表呢?
神不都是高高在上,无喜无怒的吗?《山鬼》出世之前,这类祭歌有这种写法吗?全诗是山一人的独角戏,出场的空灵飘逸,被后来痴痴等待然而恋人不来的失望忧愁取代。读《山鬼》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山鬼她安安分分做一个神不好么?为什么要跳进人的感情里纠缠不清,惹得一身创伤。不论是人神相恋还是人鬼相恋,一贯以来多是神或者鬼在感情里挣扎沉浮,每一段人神恋、人鬼恋里,神鬼都褪去了超凡的能力,变得十分单纯。当她们沉浸在恋情里,她们的悲剧差不多就开启了……在山鬼的遭遇里,她不是神女,她只是渴望被爱的人。
《国殇》与其他篇的旋律不同。因为是为阵亡将士而唱,在悼念的中鼓励着将士的士气,所以歌词里没有香草,没有云雾,没有清泉……只有寒光、战场、死亡。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上埋葬了多少渴望回家的灵魂。为阵亡者唱的祭歌,也是为生者念的祝词,死者已逝,生者铭记。只希望那些不能回家的灵魂可以在转生后的轮回里幸福。
《九歌》敬天地,祭鬼神,歌颂爱情,悼念国殇。屈原将万民的祷告之声整理成传世诗篇,即便我们已不知如何唱这千年前的歌,即便神祗未曾降临,我们依旧被这些祭歌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