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子贡问曰孔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子贡问曰孔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02 18:32:36
阅读:

公元前488年,孔子在流浪列国八年多后,再次回到卫国,然后留在卫国,接受了一份俸禄,当然也是闲差,卫出公姬辄没想给这个老头儿一个堪比卿位的高职,只是出于对他的尊重,让他得以衣食无忧。

事实上,姬辄曾经动过重用孔子的念头,并委托子路试探孔子的想法。

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君请您执政,您首先会做什么?

孔子说:先正名。

子路急了:老师您太迂腐了吧,正名有什么用?

孔子指着子路的鼻子就骂:放肆!你不懂就闭嘴,别胡说八道!

骂完了,孔子给子路上了一课: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梦春秋139|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知他是谁吗

河南濮阳,春秋时卫国戚城遗址。


孔子要正名,目的依然是行礼乐之政,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施政理念。孔子周游列国,无非就是希望有人慧眼识珠,采纳这种理念治理国家。但这句话在姬辄听来,就显得十分刺耳,因为他以儿子的身份与父亲对峙,即是名不正,这个名该怎么正?

孔子不懂得妥协,姬辄也就放弃了重用他的想法。

这一次,孔子在卫国待了大约四年,期间,他与卫国执政孔圉颇有往来。孔子很欣赏孔圉,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是孔圉做的一件事,让孔子非常不高兴。

此事与卫国公子大叔疾(或许是卫灵公或者蒯聩的庶弟)有关。

大叔疾娶了宋国公子朝的两个女儿(妹妹随嫁而来,即媵妾),这个公子朝很可能就是与南子有奸情的那位。公元前485年前后,公子朝在宋失势,出奔。孔圉抓住机会,让大叔疾休妻另娶,而所娶之人正是孔圉的女儿。此时孔圉势大,大叔疾不敢不从,但他娶了孔圉之女后,仍与前妻的妹妹暗中勾搭,后来干脆在犁邑(卫地,在今河南省范县)为之营建宫室。此事在卫国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谓大叔疾如有二妻。有妻有妾不算什么,有二妻却是大事。孔圉大怒,欲发兵攻打大叔疾。

发兵之前,孔圉找来孔子,似乎想征求孔子的意见。

大梦春秋139|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知他是谁吗

电影《孔子》剧照


孔子说,自己只懂得些祭祀礼仪之事,不懂打仗。

孔子避开了正面的回答,貌似对此事没什么意见,实则非常生气。

回到住处,孔子令弟子们马上套车,准备离开卫国。他愤愤地说:鸟可以择木,木岂能择鸟?显然,孔子认为,孔圉找他,不是请教,只不过是在上者对在下者的告知,因而对他是一种冒犯。

孔圉闻知,急忙赶来劝阻,他辩解说,自己这么做并非出于一己之私,而是为了防备国家有乱。

孔圉最终没有发兵,只是派人把自己的女儿抢了回来。

事情到此远未结束。大叔疾不知收敛,又跑到国都之外的另一处地方,勾引当地女子,结果被当地人抓了现行,一顿羞辱,车子也被抢走,上交国君。大叔疾出奔,去往宋国,投奔了司马桓魋。大叔疾敬献宝珠一颗,桓魋赠以城邑一座,即城鉏(宋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离卫国非常近)。后来,宋景公子栾看上了这颗宝珠,向桓魋索要,桓魋不给,令子栾怀恨在心,至公元前481年,子栾到底还是找了个机会把桓魋赶出了宋国。同年,大叔疾也遭到了城鉏人的围攻,所幸卫庄公把他召回了卫国。

这位卫庄公,并非别人,正是在外流亡多年、时时刻刻想要返国夺位的蒯聩。

事情至此,似乎可以理出一个大致脉络——大叔疾很可能早就与蒯聩暗通,而孔圉忠于卫出公姬辄,嫁女于大叔疾,是为了拉拢和收买他,后来见拉拢无效,便以大叔疾淫乱为由,将其逐出。事后,孔圉又把女儿嫁给了大叔疾的弟弟,应该是为了安抚大叔疾一族,避免其族叛乱。

若事实果真如此,孔圉对孔子的辩解当是实话,而孔子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孔子有些犹豫,打算留下来。

大梦春秋139|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知他是谁吗

电影《孔子》剧照


恰在此时,季孙肥遣使来卫,以厚礼召请孔子返鲁。

孔子不再迟疑,即刻踏上归途。

此时已是公元前484年下半年,孔子六十八岁,阔别父母之邦已经十四年。

(《大梦春秋》139,待续。原创,盗用必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子贡问曰孔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公元前488年,孔子在流浪列国八年多后,再次回到卫国,然后留在卫国,接受了一份俸禄,当然也是闲差,卫出公姬辄没想给这个老头儿一个堪比卿位的高职,只是出于对他的尊重,让他得以

    经典语录
  •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原因_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的的原因

    日本水兵都爱吃鸡,他们吃腻了船上贮存的土豆和咸鱼,吵吵嚷嚷地要上岸去逮活鸡煮汤吃。长官把这些馋嘴士兵狠狠地骂了一顿,说:“岸上的朝鲜人厉害得很,几天前,有几个伙兵上岸去

    经典语录
  • 夜阑卧听风雨声的意思_风雨欲来山满楼意思

    清晨,被轰隆的雷雨声惊醒,酣梦骤停,一阵恼意过后,内心却满是平静。关上窗子,静静地看那雨水冲刷着玻璃,忽然就想起这两首诗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

    经典语录
  • 商鞅变法改革启示_《商鞅变法》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奠定不同的法则,一直延续至今,对于今天幸福的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先祖们,为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谢,我们只

    经典语录
  •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的倡导者是

    (了解自己就是了解大多数人。) 笔者说: 鲁国人、齐国人、郑国人、卫国人、邓国人、陈国人……,“某国人”这个词在左传故事中出现的频率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它代表的往往不是国君、

    经典语录
  • 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诵读_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篇(五) 孔子说:“诵习了诗三百,教授他政事,不能通达;派他出使四国,不能单独做主

    经典语录
  • 史记名言名句_史记十句格言

    《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对后世史

    经典语录
  •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的理解_大学致知在格物的意思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

    经典语录
  • 论语子罕松柏_论语读书篇

    【共读内容】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导读学者】 孙悟湖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教授 梁中和 :四川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共读笔记】 杜英: 【论语晨读】第8

    经典语录
  • 宋词踏莎行_踏莎行辛弃疾春日有感

    创作背景: 此词题曰“赋稼轩”,“稼轩”乃辛弃疾乡村别墅之名。辛弃疾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自江西安抚使改官浙西提点刑狱公事,旋为谏官攻罢,其后隐居上饶带湖达十年之久

    经典语录
  • 春秋卫国被谁灭的_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列表

    文:倪掌柜 图:舒舒 云云 叔段自杀的时候,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 普及一下,天子的儿子叫王子,天子的孙子叫王孙;诸侯的儿子叫公子,公子的儿子叫公孙。后来,大家把公子王孙

    经典语录
  • 春秋时期卫国范围_

    谈到卫国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往往就是“嘬尔小国,不足挂齿”,但其实卫国在刚开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弱小,它曾经在影响力上也是个大国。但在后来,在其他诸侯国慢慢图强之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