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山如其名。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共同组成这片“佛国圣地”、“华北屋脊”。
五台山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
这里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显通寺的砖殿,塔院寺的大白塔,菩萨顶的木牌坊,罗睺寺的开花见佛,无不在建筑史留有一席之地。
而“大朝台一圈相当于500年修行”的佛教信条,每年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来五台山朝拜。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里有人文的积淀也有自然的雄奇,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赏雪,五台山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旅行目的地。
如果说,五台山是一个佛教世界的“宇宙中心”,那么台外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的璀璨星河。
佛光寺、南禅寺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两颗星,一颗名为璀璨,一颗名为久远。
但也正是因为公主寺、广济寺、岩山寺、洪福寺等组成的台外寺庙群的存在,才让星河真正成型,让这五台古建的星空不只有双子星的孤独吟唱。
这里的建筑中国最古,这的彩塑精彩纷呈,这里的壁画宛若天宫,五台山成了古建筑爱好者的追星之地。
佛光寺
通往唐代的朝圣之路
如果重新回到发现佛光寺的那个瞬间,当梁思成、林徽因行走在五台山的怀抱中,登上佛光寺的台阶,眼见殿门缓缓推开,在幽暗中迸射出千年尘土也无法掩盖的辉煌光彩,本身亦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双关。
建筑与民族都深处苦难之中——山雨欲来,时代剧变,也正是这一瞬间,光芒从殿门的缝隙涌入。
在大厦将倾、神州陆沉的前夜,发现这样一座美与实用并存的唐代建筑,真是辉煌又安慰的时刻。
这一时刻串联起无数的时空节点,联结沟通成为一条朝圣之路,通向佛教的精微义理,通向工匠的得意匠心,通向唐代,通向历史本身。
梁思成在他厚厚的日记里,记载了无数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刻——但没有哪一个时刻可以与这一瞬间相比——佛光,又不止是佛光;建筑,又超脱于建筑;时代,又不局限于时代。
南禅寺
最接近盛唐的空间
3000多平米的小庙,并不宏伟高大,也不深邃神秘,却刚健质朴、温柔灵动。
它拥有大唐赋予的曲线、骨架和肉身,在这方小小的天地内,为我们留下与那段光辉岁月亲密接触的时空隧道。
在南禅寺早期的岁月中,五台山有数百座寺庙,这只是一座最不起眼的村级小庙,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由它来代表大唐的荣光。
那是唐会昌五年(845年),距离南禅寺大殿的重建已过去六十余年。五台山被卷入到一股巨大的风暴之中,三百余座佛教寺庙被陆续捣毁、拆除。
如此决绝的命令,来自当时的大唐天子李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武宗灭佛运动。
在疾风扫落叶式的灭佛风暴中,南禅寺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成为偌大五台山地区的特例。
这当然不是因为它被另眼相看,恰恰相反,是它太不显眼了,以至于根本没人注意。
尽管十余年后,佛光寺等五台名刹纷纷重建,但唯有这座小庙,才是唯一幸存的武宗灭佛前的唐代木构建筑。
显通寺
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圣地的滥觞
若要问五台山的中心在哪,那么答案一定是显通寺。
显通寺的前身是汉明帝刘庄所敕建的大孚灵鹫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几乎始于同时,被公认为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夜梦金人的汉明帝刘庄派人不远万里从西方的天竺国请来的两位贵客——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随后在洛阳附近修建了白马寺,这是佛教在中国所掀开的第一页。
后来,两位僧人北上山西来到五台山,他们将一座山势地貌酷似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灵鹫山的山峰定名为灵鹫峰,并奏请汉明帝在此山麓建寺。
这便是五台山第一大寺显通寺的建寺缘起,同时也是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圣地的滥觞,距今已有两千年之久。
岩山寺
金代壁画的上佳之作
岩山寺屹立近千载,为世人所知晓赞叹或许正是因为一位名为王逵的男子。
正是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积弱的北宋王朝在强敌侵略下大厦崩摧。在金兵掠走徽、钦二帝及大宋财宝之时,还有东京伎艺、娼优乐工、各类工匠也被金人劫掠。
而在这些被劫掠而去的人中,有一位28岁的青年王逵,他正是一位在北宋时期学得高超画技,能力卓绝的画工。他进入金少府监,成为了一名御前承应画匠。
转眼之间便是金大定七年(1167年),灵岩院内专奉文殊菩萨的南殿落成,新殿的壁画由王逵绘制。
这年,王逵老人已经68岁。而正是这留存至今的文殊殿壁画让这样一位自北宋劫掠而来的金代画师千古存名。
这一殿堪称金代壁画中绝品的上乘佳作,却有着典型的北宋绘画风格,风物人物也贴近北宋。
壁画所表现之艺术形象,无论帝王将相或是宫妃才女,乃至小农工商,亦或是宫廷楼阁磨坊酒肆,及至旗仗车辆等等,皆为北宋形制。
很难判断是金代对于宋之人文艺术乃至建筑的继承,还是这位亡国画师在大宋亡了的整整四十之后,对于故土故人的无尽追思与眷念的投射。
他早已消失在时间里,他的生平无从详考,只留下这动人的作品,让我们惊叹与思量。
龙泉寺
石刻艺术的宝库
在五台山,始建于宋代的龙泉寺虽不以历史悠久见长,规模、地位也难称显赫,但却拥有精致的石雕艺术。
如果你是石雕爱好者,这里集中了五台山最精致的石照壁、石牌坊、石墓塔,是绝不能错过的石雕艺术宝库。
龙泉寺传说最初是杨业的家庙,以告慰在战争中牺牲的亡灵。至今在龙泉寺西北约1公里的山坡上,还保存有一座宋代的令公塔,即传说为杨业的墓塔。
杨业即是北宋著名“杨家将”的创始人,原为河曲人,归属于北汉,为抵御契丹入侵、保护晋北立下汗马功劳。
公主寺
壁画中的大明风华
晋北天地辽阔,身在其中可以感到朔风纵横,看到山野嶙峋,而在这样的自然风物中,有一座寺院有一个独特而柔软的名字——公主寺。
此间已无公主,唯有春耕秋收的质朴村民与一座山门紧闭的古寺。
公主寺最令人惊叹的地方,是大雄宝殿内所存精湛绝伦的水陆壁画,置身其间看到如斯气象恢弘顶天立地的满墙壁画,只令人心生敬畏,慨叹神鬼之工与信仰之力。
如果对寺庙壁画略有了解,或许可觉察公主寺的壁画与河北石家庄毗卢寺的壁画虽布局有异,但是对于人物塑造,甚至祥云等绘画细节上都颇多相仿。
若看得仔细,会发现大雄宝殿东壁南上角有题记:“真定府塑匠任林、李钦、孟祥、张学、李珠、赵土学、敬升、陈义,画匠武(戎)钊、高昂(升)、高进、张鸾、马(冯)秉相、赵喜”。
如果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绘制公主寺壁画的一班画匠正是石家庄毗卢寺的画匠工人。
而比起因水浸等原因个别壁画略有损毁的毗卢寺壁画,公主寺保存得如此完好,令人十分欣喜。
殊像寺
菩萨真身朝拜处
五台山的“五大禅处”各有妙处:显通寺历史最悠久、塔院寺有地标白塔、菩萨顶地位最高上、罗睺寺有千年奇观。
殊像寺的神通,就藏在名字中:殊像者,文殊之像也。
殊像寺这尊文殊菩萨骑狮像是五台山最大的室内文殊菩萨像。关于这尊文殊宝像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工匠在造像最后一个环节遇到麻烦,不知菩萨面目如何而无从下手。众人七嘴八舌争论之际,院内金光照耀,文殊菩萨突然显现了真容。匠人急中生智,便用厨房的荞面照着菩萨真容捏造,后又在外面贴金,安在塑像之上。
这就是荞面头文殊菩萨,此段传闻在蒙藏边区尤为流行。虔诚的佛教徒因此相信,殊像寺所供与文殊菩萨真身无异,在此顶礼膜拜功德无量。
碧山寺
五台山的十方丛林
所谓“十方”,区别于佛教寺院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本寺”。
“为十方”的寺院即为“十方院”,是为便利云游僧人修行、居住而设立的,寺产公有,也便不允许子孙承业,管理寺务的主持由云游僧人们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
“为本寺”的寺院即为“子孙庙”,管理寺务的主持即是寺主,寺产也属于在寺出家的僧人,寺院传承的关系如同师徒。
十方院的特点能在寺内的诸多细节中找到踪迹。
天王殿内有一尊韦驮造像,这是印度佛教中的佛教护法,名列四大天王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传入中国后,其形象转变为地道的中国武将。
碧山寺的这尊韦驮像双手合十,将杵横在手臂之上——这是寺院宣示自己为“十方院”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子孙庙中的韦驮像都握杵拄地,意味着并没有义务为云游僧人提供食宿。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想开启一段精彩的大五台山地区之旅?《大五台山》锦囊全新上线,陪你去探索这一段迷人的旅程!点击【阅读原文】也可阅读哦~
彼得北说
是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呢 (๑و•̀ω•́)
中国的大好河山真是值得好好探索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