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末年,庞大的元帝国只剩下一个虚张声势的空壳,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腐朽的元朝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眼看着朱元璋一手缔造出了空前绝后的大明王朝。这时期,曾经盛极一时的元杂剧已逐渐被人淡忘。南戏也已经更名换姓,被称作传奇,每到一处,便与当地的方言、曲艺相结合,从现有资料看,南戏的变体达十五种之多。其中,弋阳腔、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这四家实力雄厚,被并成为“四大声腔”。
新王朝的建立,必然要推出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政策,这是惯例,明朝当然也不例外。童工出身的朱元璋对当时的文人戏元杂剧没什么兴趣,他更喜欢在村坊里巷流传的南戏。
朱元璋特别欣赏高明的《琵琶记》,在他还没做皇帝的时候,就下诏邀请高明出山去南京做官,但高明此时已对官场倦怠至极,称病推辞。在他称帝之后,曾命令宫廷教坊演出《琵琶记》,对这部戏评价甚高,甚至拿四书五经与之类比。他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这些都对南戏的流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戏在明朝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南戏流传的最大阻力也是来自于这个皇帝。明代初年,为了稳固统治,休养生息,施行了高压的文化政策,什么文字狱啦、八股取士啦,就不用笔者在这儿絮叨了。跟我们关系最大的还要数限制娱乐这一条,他首先废除宫廷女乐,并明确制定律条:“一切淫词艳曲,毕弃不用。”明代“宪法”《大明律》上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缘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与装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父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再禁限。
这下您明白什么意思了吧,不是不让演,是看你演什么。要是像高明那样,以“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为创作己任,写些孝子贤妻,对恢复伦理纲常有益的戏,朝廷还是大力支持的。因此在明代初期,传奇只是低调流传。这时期出现的作品也多是些迁腐的图解式作品像丘濬的《五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等。
明代中期,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娱乐。朱元璋的孙子们多是些声色犬马之徒,早已忘记前代遗训,不再限制娱乐。再加上当时整个社会掀起阳明心学的自由解放浪潮,因此这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自由文人,他们自觉摒弃官场的尔虞我诈,专心词曲自娱。一切条件准备就绪,戏曲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介绍四大声腔。
首先要说的是昆山腔。昆山腔起源于江苏昆山地区,是昆曲的前身洪武六年,发生了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一天,太祖皇帝听说昆山地区出了位百岁老人,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岁在当时可是非同小可,于是特地派人到昆山请老人周寿谊进京。
老人来到殿前,精神矍铄,一点都不像那么大年纪,跟皇帝有问有答。皇帝听说他是昆山人,于是说:“我常常听人说昆山腔很好听,你能唱上几句吗?”
老人说:“昆山腔不会,但是我会唱吴歌。”
吴歌是吴中地区的民歌,皇帝听了很高兴,于是赶紧让他唱上几句。
老人一点都不怯场,当殿高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飘散在他州。”
太祖听完抚掌大笑,赐酒给老人,还免了他们家的丁役。
明太祖虽然没亲耳听到昆山腔,但这件事还是从侧面反映了昆山腔在当时的流传程度之广。
昆山腔之所以能成如此大的气候,与当时吴中地区的文化气候有很大关系。元脚代未年,一大批文人避难于此,专心研究曲律。嘉靖年间,有魏良辅十年不下楼,专心研制水磨调,在明代曲坛占据重要地位。后来,梁辰鱼根据昆山腔格律创作传奇《浣纱记》,昆山腔由曲转成剧,从此独霸明代剧坛,后来的传奇作品大多都是用昆曲演唱,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中期花部盛行才发生改变。下一个章节介绍地方戏的时候,首先要提的就是昆曲,我们在这儿就暂且避过不谈。
海盐腔形成于浙江海盐地区,因讲究唱法、吐气,声情婉转凄切,格外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欢迎。享有“中国莎士比亚”盛名的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非常喜欢海盐腔,称其“体局静好”。根据凊人张牧记载,在万历之前,士大夫宴会的时候,大多都用海盐腔戏文招待宾客。如果用弋阳腔或者是余姚腔,就会被认为是大不敬,遭众宾客鄙弃。海盐腔社会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海盐腔虽是海盐地区地方戏,但采用官话,因此流传范围极广,北至当时的都城北京,南至江西,都有海盐腔的踪迹。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专门提及海盐腔的,创作于山东地区的小说《金瓶梅》中就有许多海盐腔演出场面的描写。它采用曲牌连套体结构,用锣、鼓、板等打击乐器伴奏。魏良辅在改造昆山腔之时,还从海盐腔和余姚腔中吸收养分。昆山腔兴起后,海盐腔逐渐被时人抛弃,海盐腔莫基人杨样清代初年还有演出,康熙末年还保持着古老的特色,但从此之后湮没无闻。
与昆山腔和海盐腔的高端路线不同,余姚腔和弋阳腔走平民路线,在乡野流传。余姚腔最早产生于浙江余姚地区,成化年间,余姚地区就已经出现专门演唱余姚腔的戏文子弟。嘉靖年间,流传到安徽、江苏等地。但由于余姚腔太过粗俗,因此被士大夫阶层认为“不足齿也”,有关其记载的资料非常少,后世研究者戏称其是“迷失了的余姚腔”。
弋阳腔是四大声腔中最有活力的个,它诞生在江西弋阳,但安徽、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北京等地都有它的势力范围。昆曲形成之后,其它地方声腔或是被昆曲同化,或是被世人淡忘,唯独弋阳腔保存了下来。清代中后期,它的变种京腔还曾和昆曲分庭抗礼,它的另一个变种高腔自成一个系统,我们现在的地方戏川剧、湘剧、婺剧、赣剧、辰河戏、柳子戏都属高腔系统。
弋阳腔之所以能成如此大的气候,与它的独特艺术魅力有很大关系。它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伴奏,兼具北方的激昂和南方的温柔,唱腔没有严格定势,因此可塑性极强。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演唱时“一唱众和”,这种帮腔形式在《踏摇娘》中已经出现,但在弋阳腔中,帮腔不再是简单的句尾帮和,而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对刻画人物、营造气氛、铺陈关节等都有帮助。弋阳腔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它不仅在村坊流传,也赢得了一部分文人的欢心,如剧作家屠隆就曾连夜观戏,演出的就是弋阳腔。
但弋阳腔真正的生命力还是在民间。明代性灵派代表人物“三袁”之一的袁中道曾在文章中写,有一次他出游,听到划舟的少年自唱弋阳腔,心中十分欢喜;他的兄弟袁宏道曾写道“胡同歌童弋阳腔”;还有人写诗说“时人作事巧非常,歌儿改调弋阳腔”。船夫弟子、胡同孩童都能张口即唱,随便发生的事情都能用弋阳腔来演唱,弋阳腔的民间生命力非其它剧种可比。弋阳腔并不像昆曲一样受重视,很少有剧作家用它来创作剧本,于是它只能去昆曲那里“偷”剧本。它采用拿来主义对其它剧种的剧本“改调歌之”,并且插入通俗的韵文、散文,使普通百姓更容易理解。
明清传奇的舞台特征
明代传奇是宋元南戏的变体,在演出和剧本方面是对南戏的继承,同时又有所发展。它的演出和剧本都有了严格的规范,音律上也有了章法可循,传奇的演出走上了真正的成熟。
1.角色行当
根据王骥德的《曲律》记载,传奇的角色行当分工相当细致,共十人。今之南戏,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与古小异。
这便是清代昆曲“江湖十二角色”格局的由来,继承了南戏七行的分法,同时又吸收了元杂剧之长。梁辰鱼《浣纱记》中最早采用这种角色分行法。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扮演的人物和表演上各有不同的程式和技巧。角色和人物的固定化,避免了一人分饰多角的现象,有助于表演的成熟。
2.剧本体制
南戏剧本,在宋元时被称为戏文,到明代以后被称作传奇。清代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曾这样解释传奇: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
与短小精悍的元杂剧不同,传奇继承了宋元南戏叙事性的特点,一般都是按照线性叙事。传奇剧本分出,一般剧本三十出左右,也有七八十出的作品,分为上、下两部。传奇结构一般为双线结构,且一条线,末一条线,中间会有交织。剧本的开始先由末唱一支曲,然后介绍剧本大意,每一出结束的时候都有下场诗。
3.音乐体制
明代传奇音乐综合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基本上所有的声腔都是采用曲牌联套的方式。传奇中的曲牌连套既有北曲曲牌或套数,又有南北合套的套数。南曲和北曲的融合,为表现人物或烘托气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传奇音乐体制的成熟还表现在宫调的规范上。前面说过,宋元南戏多是乡村俚曲,信口歌来,即便是高明在创作《琵琶记》时,也是根据经验创作,他自嘲说“也不寻官数调”,其实是因为在当时并无宫调可循。北曲的成功给南戏提供了一种模式,许多文人致力于对传奇宫调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其中,最具影响力,被时人尊为教科书级的著作便是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但其实,这本书只是昆山腔的曲律入门书,对弋阳腔海盐腔并没有什么影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演出样式和数量在明清传奇中变得空前繁荣_明清传奇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元代末年,庞大的元帝国只剩下一个虚张声势的空壳,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腐朽的元朝如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眼看着朱元璋一手缔造出了空前绝后的大明王朝。这
-
昆曲是现存最古老最优秀的剧种之一享有百戏之祖的美誉_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
电视记录片《昆曲六百年》中开场白有几行字写着: 历史像一堆灰烬 但灰烬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 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静的灰烬 而是把我们的手伸进灰烬 去触摸那个余温…… 余秋雨先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是谁的唱词_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运用的修辞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古戏札记 中国古典戏曲是有一条发展脉络的,从上古的“巫觋”、“尸祝”,到汉魏六朝的“俳
-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的太监_明朝第一清官海瑞
海瑞(1514年1月——1587年11月) ,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清官,在民间有着 “海青天” 的美誉。 海瑞这个人,在明朝官场中属于一个异类,是一个清澈见底的廉吏,
-
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诗_讲杨贵妃的诗
导语:《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写到,一天午后,林黛玉“饭后无事”,想起了她先前看“古史”中所记载的一些“有才色的女子”,想到这些女子的“终生遭际”,实在是“令人可欣、可慕
-
王实甫戏剧代表作_元朝兴起的一种戏曲艺术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风云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王实甫,大都人。“天一阁”本《录鬼簿》在王实甫下注“德名信”,或为“名德信”之误。孙楷第考之元代名臣王结之父王德信,是
-
五人墓碑记原文_五人墓碑记教案ppt
《张光宇插图集》,侵删 不知道大家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没有这样一篇古文: 忘了没关系,咱来复习一下。这篇古文非常有意思,它说的是天启六年(1626),苏州市民上街暴动,打死锦衣卫
-
西游记冷门知识问答_关于西游记的问题探究及答案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古典名著《西游记》,自问世后就火热数百年,连带相关的影视剧乃至同人小说,经常出一部火一时。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的精彩情节,更是耳熟能详,连国外好些
-
治党管权治吏强军_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黑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野 从严治党,首先要管好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组织者、实践者,一言一行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直接关系到一方政治生态的优劣,甚至国
-
朱元璋治贪的方法_朱元璋反贪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
-
朱元璋惩治官员_朱元璋抓贪
明初经过战争洗礼建立起的政权,山河破碎,面目疮痍,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政府税源枯竭,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由于早年亲眼目睹了元朝社会的黑暗,朱元璋深知官吏“多不恤民,往往
-
朱元璋惩贪小说_朱元璋惩贪大案电视剧
明初,许多官员蹈袭元朝之弊,擅权枉法,贪赃受贿,蠹政 害民。这使出身贫贱的朱元璋联想起元末吏治腐败激起民变的教 训,深为警惕和忧虑。洪武二年,朱元璋告戒群臣:“不禁贪暴 ,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为 了反腐惩贪,朱元璋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展开了长期的激烈斗 争。 一、立重典,动酷刑,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打击 朱元璋除了建立严密的官吏考核和监督制度外,特别重视利 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明初,朱元璋出于休养生息的需要,颁行 了量刑较轻的洪武七年律。不久,朝廷内的政治、经济斗争日趋 激化,相继发生“空印案”、“胡党案”和“郭桓案”;农民的 反抗斗争也不时发生。朱元璋认为这是乱世重现,便决定实行重 典政策。他下令对“奸顽刁诈、贪赃之徒”实行法外加刑。并亲 自汇集一批法外加刑的案例,加上一些峻令和自己的训话,陆续 编成并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 臣》。它是《大明律》的补充,也是“法外之法”。洪武二十年 ,朱元璋又下令修订《大明律》,加重了对谋反,强盗、官吏犯 赃等直接危害皇朝行为的惩处力度。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党案结 束后,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统治比较稳固,逐步减轻刑罚。二十九 年,他接受皇太孙朱允汶的建议,修改“畸重者七十三条”。他 对皇太孙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 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惩处十分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