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杜牧这首诗,道尽了杨贵妃的受宠,同时也说明了在唐朝时,想吃荔枝有很难。
荔枝是南方水果,因为本身的原因,在北方很不容易成活,有成活的,但结果的情况也不乐观,所以价钱就比较贵。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物以稀为贵,北方没有,需要从南方运,成本加上运费,这些都需要从购买者身上出来,贵也是很正常的。
现在的北方人吃荔枝尚且不太容易,那古代人想吃时怎么办?要知道,古代没有现代的交通条件,所以会很麻烦,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其实,最开始时叫“离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熟后也不容易采摘,需要用刀连枝一起割下,《扶南记》中记载:
之所以称之为离枝,原因在于以其结实时,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刖?取其枝,故以为名。
另外,这种娇贵的东西离了枝很快就会腐烂。
《荔枝图序》中,白居易说: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意思是离了枝就不容易保存了,这在古代的运输条件下,北方想吃可不容易,而多数王朝的国都又都在北方,那些皇家和贵族想吃,就要想办法运来,上行下效,荔枝越发的娇贵。
那么,有没有人想过移植呢?起源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变迁呢?
一、汉朝时候,始有记载
关于起源基本没有争议,就是在我国南方,在汉朝的时候开始被中原人尝到,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考古学家在广西浦北和六万大山南面的合浦堂排曾发现过荔枝皮等物,经测定可以推到西汉年间。
有关记载一直到了汉朝的时候才开始有,这也佐证了上面的考古发现。最开始是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面这样写: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我们在这里看到这里写的是“离支”。
另外在《三辅黄图》中这样写:
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离支得名,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花实,帝亦珍惜之。
意思是什么呢?说当时移栽了近百棵,但并没有成活,后来一直移植,终于偶然有一棵成活了,但却不开花不结果,就是这样,皇帝仍然很珍惜。
但是,这里说的是移植。在汉武帝之前,应该已经进入了北方,比如在《西京杂记》中曾经记载:
南越王尉佗献高祖鲛鱼离支,高祖报以蒲萄锦四匹。
说南越王献给汉祖刘邦鲛鱼和离支,而高祖刘邦还以葡萄和锦。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产地在我国广西等地,在秦末汉初时传入北方,曾经尝试移栽。其栽培历史已经超过了两千年。
二、魏晋到唐,独领风骚
魏晋出名士,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比如写下《登楼赋》的王粲有大才,一生桀骜不驯,和曹植曹丕的关系都不错。后来王粲早死,曹丕带一帮人去墓前吊唁,突然想到了王粲的一个爱好是学驴叫,于是曹丕号召大家一起学驴叫来纪念王粲。能跟着曹丕一起去吊唁的,自然都是有身份的人,这么一帮人,在一个墓前一起仰头学驴叫,这画面……
在名士狂士辈出的魏晋时期,曹丕称帝后曾经跟群臣说:
南方有龙眼荔支,宁比西园。
南北朝时期刘霁在《咏荔枝诗》中说:
叔师贵其珍,武仲称其美。良由自远致,含滋不留齿。
晋朝张勃的《吴录》中记载: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
但是,这时候北方能吃的都是贵族,普通百姓是没有这个待遇的,甚至以后也是这样,因为古代的运输毕竟不方便,而这种娇贵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
因为杨玉环的爱吃,所以给了人幻想的空间。贵妃爱吃,于是各种诗就出来了,要么是感叹,要么是怀念。
白居易这样写: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张祜在《马嵬坡》中这样说: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特别是白居易,他也是杨玉环的铁杆粉丝,他自然要大写特写。但是,之所以成为杨贵妃的粉丝,绝不仅仅是因为美貌。杨贵妃的艺术造诣是很高的,她是杰出的舞蹈家,优秀的作曲家,放在现代,她成为一个舞蹈大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唐朝时候,能在从多水果中独领风骚,这跟杨贵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宋明之后,走出国门
到了宋朝的时候,《荔枝谱》出现,这是第一本系统介绍荔枝的书,作者是蒲田人蔡襄,作者在开篇就写道: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沓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
同时,这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品种,达到了三十多种,每一种和产地都有详细的论述。
这个时期,广东的荔枝种植已经成规模,曾经被流放到岭南的苏东坡大神在诗里写:
日啖荔枝三百棵,不妨长作岭南人。
当然了,老苏是不愿意长作岭南人的,但也只能解嘲了。
明朝的时候,培育和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当时的栽培面积也非常大,广东、广西、福建,这些地方都有大量种植。而且在这个时候,研究更加的深入,邓道协同样写了《荔枝谱》,这里面甚至提到了繁育方法:
原无用核种者,皆用好枝刮去外皮,以土包裹,待生根如毛,再用土覆一过,以腊月锯下,至春遂生新叶……
都开始压条了,可见当时的种植技术已经很成熟。
乾隆年间时,荔枝传入缅甸,到光绪年间又传入了印度,同时期也传入了毛里求斯等地,现在全世界种植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
现在,这种水果仍然非常受欢迎,想吃的话,网上就可以随便买到,比以前方便很多。这得益于我国现代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了各个方面。而从皇家贡桌走向民间,荔枝经历了大约两千年的历史变化。所以,这不仅是荔枝的发展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史!
-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文言文_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翻译注释
- 下一篇:重点描述了一粒种子经过_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荔枝要种几年才能结果_荔枝是怎么种出来的
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杜牧 这首诗,道尽了杨贵妃的受宠,同时也说明了在唐朝时,想吃荔枝有很难。 荔枝是南方水果,因为本身的原因,在北方很不容易成活,有成活的
-
朱元璋为什么杀了李善长_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长?
李善长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是我国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从小就爱读书,所以很有智谋,在朱元璋起义之后他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元史》和《太祖训录》。 作为明朝时期位极人臣的
-
关白马郑元曲四大家作品_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的代表作
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大家最为熟知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可以说是中国最厉害的战神。元朝虽然没有向唐朝那样诗词发达鼎盛,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学家。下面小编
-
你还知道哪些和秋天有关的诗_跟秋天有关的诗
“秋处露秋寒霜降”,不知不觉间,属于秋天的节气只剩霜降了,趁着这秋日未尽,一起来欣赏这秋日绝美诗词吧!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
阮籍《咏怀诗》其十二_阮籍咏怀诗其三十八赏析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若按艺术成就来排名,他应当列在首位,《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中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
-
阮籍的生平简介_阮籍的介绍
家庭背景阮籍的父亲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经做过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椽属。阮籍的族父阮武,也是阮籍的族兄,是位学问
-
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_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本文乃未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汉末魏初,社会动乱,建安文人,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刘师培《中国中古文
-
日啖荔枝三把火_日啖荔枝三百颗上一句
#花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别称 :离枝(古名) 名字由来 : 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
中国古代诗词四大流派_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主要文学现象、文学文体及文学流派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融合南北文化所创造的新诗体。它的主要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
下列汉赋中属于抒情小赋的是_闲情赋并序
《闲情赋》对同类诗赋的继承:求女赋的文学母题 按照钱锺书先生的考证,陶渊明《闲情赋》同类赋作已经见于张衡《定情赋》,蔡琶《静情赋》,王粲《闲邪赋》,应玚《正情赋》和阮瑀《止欲
-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中秋明月发出了什么的美好祝愿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苏轼在中秋佳节怀念谁
中秋佳节一家人就应该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然而形式上的团圆,不如心灵上的默契,不如精神上的契合。即使身在不同地方,只要心在一起,也就是团圆了。如果一家人虽同坐一起,却貌合
-
司马相如长相_对司马相如的人物评价
提到汉赋的话,我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人物就是司马相如,因为司马相如代表着汉代文学流行题材——赋的最高水准。 人们对于司马相如也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在很多的文艺青年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