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
指极大的侮辱。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
昌亭之客
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出自《汉书·韩信传》: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
一饭千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乡利倍义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一军皆惊
让全军上下每个人都感到震惊。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后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里化用为“一坐皆惊”。
筑坛拜将
指仰仗贤能。设立坛场拜封大将,表示对人才的推崇或敬重,
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
国士无双
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萧何向刘邦荐韩信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勋冠三杰
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出自《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手无缚鸡之力
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出自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披腹心
比喻披露真诚、坦诚相待。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萧何月下追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萧何用慧眼、热心和负责精神追回了韩信,也追回了几乎擦肩而过的大汉400年江山。萧何识人、留人、用人,为汉王朝的开拓奠定了人才基础,被传为千古佳话。
拔旗易帜
比喻取而代之。
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兵仙神帅
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出自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解衣推食
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独当一面
意思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略不世出
指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战无不胜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出自《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背水一战
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金石之交
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
妇人之仁
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形容妇女的软心肠。
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推陈出新
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刘邦让韩信管理粮仓,韩信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送进,把旧粮从后门运出,这样可以防止粮食腐败变质。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不赏之功
形容功劳极大。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人心难测
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问路斩樵
出自《西汉演义》,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能屈能伸
指人在不得志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其抱负。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在故乡淮阴曾经受过胯下受辱,当时有许多人都笑韩信外勇内怯,称他为"胯夫"。
韩信被封为楚王后,以德报怨,给屠中少年授职。因此,在韩信的故乡淮阴俚语有云"能屈能伸大丈夫"。
匹夫之勇
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半渡而击
谓渡河作战乘敌人尚未全部渡过河时进攻他们。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潍水之战中,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先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尔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
《百战奇略》一书将韩信"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战法列为"水战"法则。
十面埋伏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自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韩信和彭越把项羽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
四面楚歌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逐鹿中原
比喻争夺天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语:"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自《元曲杂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背汉投楚,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人自为战
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痛入骨髓
指悲痛之极、痛心之深或怨恨之切。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秋毫无犯
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多指军队纪律严明。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掉三寸舌
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战无不胜。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案甲休兵
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言:"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咫尺之书
指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言:"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为民请命
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头足异处
即身首异处,被斩杀的意思。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肝胆照人
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肝胆涂地
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 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
为德不卒
指好事没有做到底。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数年后,信封淮阴侯,见下乡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兼人之勇
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出自《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胯下蒲伏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出自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纳谏如流
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口尚乳臭
意思是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出自《汉书·高帝纪》:“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积德累善
积累德行与善事。
出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论》:“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
鲜血淋漓
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
情见力屈
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出自《汉书·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靡衣偷食
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出自《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耻与哙伍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出来后,韩信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同功一体
功劳与地位相符合。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自《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捋袖揎拳
拉起袖子,伸出拳头。成语用来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出自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
伪游云梦
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后以“云梦游”代指阴谋诡计。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
功高震主
意思是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
居常鞅鞅
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
钟室之祸
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出自《汉书·韩信传》: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反其道而行之
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出自《晏子春秋》,后被《史记 ·淮阴侯列传》引用。
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过河拆桥。
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后又贬为“淮阴侯”,几个月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一知己说的是汉相萧何,他追回了韩信并举荐其成为大将,但最终也骗得韩信入宫被杀。两妇人指的是施舍韩信饭菜的漂母,最后诛杀韩信的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