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4月13日电(记者李亚彪、岳德亮)“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世外桃源般的浙江省湖州市西塞山,留下了唐朝诗人张志和传诵千年的《渔歌子》,却留不住山下妙山村里的村民。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有1300多名村民,大伙过去穷怕了,前些年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只有一半人口,且大多是黄发垂髫。
阳春时节,万物芳盛,记者来到妙山村,却发现这片村民曾经想要逃离的深山老林,如今成为承载全村致富梦的摇篮,吸引着一个又一个当年外出的村民回到家乡。
竹林掩映下,依托妙山村优质生态环境打造的知了国际帐篷露营地、西塞山前度假木屋等旅游项目,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项目施工的工人中,许多是妙山村村民。等项目开业时,将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消费需求,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创业了。”知了国际帐篷露营地建设方的负责人高奕丰说。
进城经商多年的村民张国芳听说这个消息后,拿起手机就拨通了村委会主任胡定忠的电话询问详情,动起了回家发展的念头。胡定忠说,自己一个月内就接到了十几个想回家发展、创业的村民来电。
在妙山村,有的人在地里种上了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搭建了供游客观赏和采摘的果蔬大棚;有的利用土地流转,扩大生态农庄建设,为这些旅游项目做配套。村民董金豪在装修自家农房时,干脆在每个房间都增设了卫生间,把自家变成了民宿……
“以前,人进城,树进城,连石头也进城了,山村越来越冷清。我们守护生态10年,终于等到云开见月明。”妙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林说。
妙山村只是妙西镇的一个缩影。没有工业项目,生态好,但也很穷。过去发展方向不明确,基础设施差,没有知名度,好的项目进不来。痛定思痛,妙西镇决定把守护了多年的青山绿水、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做成生态旅游、文化旅游项目,带领百姓致富。
为了招商引项目,镇村干部都发动起来,到湖州,进省城,向一位位投资者推介,到一家家部门单位寻求支持。他们找到了浙江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说服了一批批外地投资客。
唐代有陆羽与皎然,元代有石屋清珙禅师,独特的茶、禅文化,再加上原生态的大竹海、秀丽的霞幕山等,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镇长蔡滨斌说,2015年以来,妙西镇共签约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0个,总投资达120亿元。
文化生态能卖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关山村是妙西镇的薄弱村,村里在镇干部的帮助下,挖掘传统文化,创办起了状元文化节,被列入教育部推荐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无数城里人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状元文化”。
状元文化节活动中,村民的骡马都成了抢手货,本村的都不够用,这些骡马戴着大红花,驮着小朋友,一天下来,钱没少挣。从外村赶着骡子来支援的毛阿大,还撕开香烟壳写了个纸条,现场悄悄递给镇干部:“下次再有活动,别忘了叫上我。”
西塞山前的变化,是妙西镇干部跑出来的。在妙西镇分管旅游、招商的副镇长吴仁斌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沓企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名片。“过去四处要钱求发展,现在金融部门主动来谈业务。”吴仁斌说。
说完这句话,吴仁斌穿着一双沾满泥的运动鞋,又一头扎进了竹林中。国际帐篷露营地等旅游项目计划5月试营业,他还得盯牢工地。在过去一年间,为引项目、带投资者考察投资环境,吴仁斌走遍了妙西106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跑坏了4双皮鞋,他希望脚下的这双“现任”能更结实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