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绝对是双料人才。实战经验暂且不说,论军事理论,他与孙武齐名,所谓‘’孙吴‘’。他的著作《吴子》,《汉书.艺文志》记载有48篇,现在流传的只有6篇,说这6篇字字珠玑也不为过,它跟《司马法》一样,都是《武经七书》之一;论政治才干,他又与商鞅齐名,变法措施引人注目。但纵观他向上的人生阶梯,比起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劲,他的才华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弑妻求将
英雄不问出身。伟大人物往往会有个卑微的起点。吴起也不例外,甚至还格外残酷:他第一次当将军的代价,竟然是发妻的人头。
吴起是卫国左式人(今山东定陶,或曰山东曹县东北)。后来齐国攻鲁,他即向鲁穆公毛遂自荐,要求领兵出征。鲁穆公虽被吴起的口舌打动,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技术性障碍:吴起是齐国的女婿。到了关键时刻,谁能确保它立场坚定呢?最终吴起用非常极端的方式克服了障碍:杀掉妻子。这就是所谓的“杀妻求将”。吴起人生大舞台的第一张入场券,可谓代价高昂。
接过兵符,吴起随即点齐人马,开赴前线。虽然立功心切,但他并没有急于开战,而是先派使者前往齐军大营求和。鲁国的实力本来就不去齐国,吴起主动求和,齐军主将越发放松警惕。吴起呢,继续给敌人灌迷魂汤。按照一般规律,行军布阵,中军实力最强,吴起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把老弱军卒集中到中军。等齐军心里的弦完全放松下来,他带领早已集结完毕的精锐部队,突然擂响战鼓,发起攻击。齐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应该承认,吴起这个亮相十分精彩。然而回到鲁国,等待他的不是掌声鲜花红地毯,而是大量的小报告。他们说:吴起残暴而猜疑。本来他家底丰厚,可他一心向上爬,四处游说,跑官要官,结果搞得倾家荡产。乡邻们耻笑他,他就杀了30多个说他闲话的人,然后逃出卫国,向东而去。他为了功名利禄,投身曾参的儿子曾申门下,后来母亲去世,他都不肯回家奔丧。曾申大怒,将他逐出门墙。吴起没办法,这才转而学习兵法,侍奉国君。国君对他有疑虑,他不惜杀掉妻子。咱们鲁国本来是个小国,现在胜了齐国,名声大振。再这样下去,难免会引起别国的不安。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吴起是卫国的罪人,国君您任用他,不是有负于卫国吗?
这些小报告让吴起刚刚到手的将军印还没暖热,便拱手让人。
魏国立威
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南下投奔魏文侯,成为魏国将军。在那里他不辱使命,率军攻打秦国连战连胜,夺取了5座城邑。
吴起跟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睡觉不铺席,行军不乘车,自己背干粮。有个士兵生了疮,吴起亲自给他吮吸脓液。那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放声大哭。别人不理解原因,他说:“您是不知道厉害。当初吴公也给我丈夫吸过脓,结果他打起仗来不要命,很快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脓,不知道我儿子将会死在哪里,我怎么能不伤心呢?”
当时,魏军与秦军一直在西河(山陕之间黄河南段的西岸地区)一带拉锯,魏文侯派吴起前去镇守。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用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只精锐部队,名叫武卒。他的标准在今天看来都是让人头皮发麻的,必须身穿上、中、下三副甲,头戴重盔,肩扛长戈,腰挂重剑,带50支箭,背3天的干粮,半天行军50里,到达战场能立即投入战斗,双手能拉开12石(660斤)的硬弓。
当时的100里相当于今天的41公里,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奥运会的马拉松项目。但是马拉松只穿短裤背心,而魏国的武卒浑身上下负重累累。所以说,他们个个都是特种兵。强兵强将,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据《史记》记载,吴起“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也就是说,全胜率高达84%。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这其中既有吴起的过人将略,也有士兵们的高超素质。当然士兵们勇敢善战,也有赖于吴起卓有成效的训练。就是那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吴起的治军方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军纪严明。有一次,两个士兵没接到命令就擅自出击,结果得胜而来,不仅没有封赏,反而丢了人头。二是言而有信。西河本来是秦国的土地,居民也都是秦人。吴起为了取信于民,说:“谁能放倒柱子,就提拔他为上大夫”。刚开始没人相信,后来有个人站出来放倒柱子,果真被封了官儿。
柱子倒了,吴起的威信立了起来。这个故事跟商鞅的“移木建信”惊人相似,很难说清版权的归属。按照道理,吴起在先商鞅在后,似乎应当归于吴起。不过,事情是古人做的,历史却是后人写的。所以我们暂且放下这桩公案,看看宋濂在《龙门子凝道记》中,对于吴起守信的记载。说的是吴起外出碰到一个老朋友,要请他吃饭。朋友答应了,吴起随即回家等候。结果,直到天黑也没见朋友的影子。怎么办?有约不来,吴起也就不吃晚饭。直到次日一早,他派人请来朋友,这才把晚饭和早饭一同吃掉。
《吴子兵法》书影
宋濂最后这样评议道:“起之不食以俟,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吴起治军的第三个特点,是善于使用精神激励。他请国君出席庆功宴会,让立上功的将士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俱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和食物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只能用普通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对死难将士的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这个方法,一施行就是3年。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大军,攻击东进道路上的咽喉要地阴晋(今陕西华阴东部)。警报传到西河,立即有数万魏军士兵,不等将令下达,就自行穿戴甲胄披挂整齐,准备参战。吴起请求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士兵,由自己率领反击秦军。武侯照准所请,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名。出战的前一天,吴起口吻严厉地发布将令说:每个人都要跟我一起,奋勇作战,无论车兵、骑兵还是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吴起带领这5万多渴望建功立业的士兵,向秦军发起反击。魏军虽然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们个个奋不顾身,以一当十。经过反复冲杀,最终彻底击溃秦军。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战国时期吴起是哪国人?_春秋战国的吴起简介
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绝对是双料人才。实战经验暂且不说,论军事理论,他与孙武齐名,所谓‘’孙吴‘’。他的著作《吴子》,《汉书.艺文志》记载有48篇,现在流传的只有6篇,说
-
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哪个历史人物_羽扇纶巾指的是哪位人物
孙武:春秋吴国将军,可谓世界级的军事鼻祖人物,一部《孙子兵法》已开全世界军事理论之先河。最牛比的则是将其理论付诸实践的经典战例——五战五胜,直取郢都,更是让后代无数军事
-
张仪与苏秦谁更有才_历史上真正的张仪和苏秦
苏秦与张仪师出同门,都是战国传奇隐士鬼谷子的弟子, 一个约纵,一个连横,把纵横捭阖之术发挥到极致,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之师,玩弄战国七雄和王侯将相于股掌之上,天下局势尽在
-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_车裂商鞅是哪位君主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以鼓励耕战,功劳至上,轻罪重刑为原则,变法图强,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并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中国古代名人-中国古代公认10大名将,武艺高超,谁军功更卓越?第1当之无愧
战争一直是中华民族获取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有效手段,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为后世所推崇。-中国古代名人
-
中国古代名人-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名将,你知道几位?
1.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中国古代名人
-
真的成语-商鞅:徙木真的为取信?
有个成语叫“徙木取信”,又叫“立木取信”。说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取得民众信任,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立下一根长达三丈的木杆,公开下达招募令,承诺任谁能将这根木杆搬到北门,都能得到十镒黄金的奖赏。开始没有人敢上前应命。-真的成语
-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八篇古人诚信的典故,向古人学习为人处世之精神
季札挂剑 兑现心中承诺吴国宗室季札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相谈甚欢。徐君对季札的宝剑十分赞许,季札心中暗许:出使归来,当赠予知己宝剑。然而,人有旦夕祸福,等季札归来,徐君已经去世。季札伤痛之余,把宝剑赠予徐国继位的国君,对方不敢受。-与诚信有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