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这一职官,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久,因博士淳于越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在承相李斯的提议下,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初,汉高祖刘邦礼请秦博士,所谓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汉惠帝时,废除民间挟书的禁令。汉文帝时,开始设置《书》、《诗》二经的经博士。汉景帝时,又置《春秋》博士。不过当时诸子均各有博士,有各家博士七十余人。
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完备的五经博士,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以通经为选拔人材的标准。自此之后,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确立了儒学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但是经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却又不尽相同,经生并不自创学说,而只是从事经书的传授与注解。所以经学的发展,便是学术思想停滞不进的征象。
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西汉官学中取得支配地位的是今文学派,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十四博士如下:
《易经》四家——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
《尚书》三家——欧阳高、夏侯胜(大)、夏侯建(小)
《诗经》三家——齐诗:辕固生、鲁诗:申公培、韩诗:韩婴
《礼》有两家——戴德(大戴)、戴胜(小戴),(当时《礼》是《仪礼》)
《春秋·公羊传》两家——严彭祖、颜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