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知枢密院事是几品_枢密院于南宋中晚期升为宰相的统领机构

知枢密院事是几品_枢密院于南宋中晚期升为宰相的统领机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13 16:49:10
阅读:

导读:喜欢阅读五代、两宋历史故事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这样一个词陌生——枢密院。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称为“枢密使”,雅称为“太尉”,掌管全国军队。

两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曹彬、狄青、岳飞均曾在此处供职,而像赵普、张齐贤、寇准等一些文官也曾担纲枢密院,彰显了“重文轻武”的大宋特色。

实际上,枢密院从唐代开始就已经设立,从五代、两宋一直绵延到元代和明初,一共存续了约600年。

枢密院的存在,是古代皇帝与宰相争夺军权的产物,它的存续和发展,也体现了皇帝、宰相、枢密使三者之间的力量博弈,堪称是古代关于“军权”之争的一场“斗地主”。

在这场“斗地主”中,至高无上的皇权、百官之首的相权也并非总能抢得“地主”。


一、中唐:枢密院的诞生

贞观年间,唐太宗为完善宰相制度,设置了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宰相级官员)议事之所。唐玄宗开元年间,为了分割宰相权力,又在政事堂下设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唐朝军队

《旧五代史》中说,“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枢密房,以主曹务”,枢机房和枢密房均为枢密院的雏形,但当时它只不过是政事堂下一个文书档案保管部门而已。而枢密房的“曹务”(主要业务),就是掌管皇帝的重要机要文书。换句话说,最初的枢密人员,只是皇帝和宰相们的机要秘书而已。

到了唐代宗时期,枢密院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皇帝为枢密院设置了长官——枢密使,但这个职务不是由朝中大臣担任,而是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把持。

同时,宰相也不再是枢密使的上司。在皇帝的支持下,宦官的权力甚至超越了相权。随着枢密使权势的不断扩大,作为枢密使的唐代宦官,不但拥有兵权,还具有行政权,他们可以勾结外廷大臣,发动兵变,乃至废立皇帝、太子。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唐朝军队

皇帝本意用来分割相权的枢密使,竟然由一个“农民”从皇帝手中抢到了“地主”,并反噬皇权,演绎了一出唐朝宫廷版“农夫与蛇”的故事。

然而,到了公元904年,唐朝的权力天平再一次倾斜,不过这一回失势的是枢密使和宦官。唐末最强的节度使朱温诛杀宦官殆尽,同时任命自己的心腹蒋玄晖任枢密使。枢密使由宦官把持的历史从此结束。随后,蒋玄晖被朱温所杀,枢密院也随之被废除,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五代:枢密院的发展

1、朱温设崇政院

朱温建立后梁后,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其长官名为崇政使。

崇政院的职责很简单,宰相向皇帝请示工作,必须经过崇政使向皇帝转达。

虽然崇政使看起来很像一个“传声筒”、“复读机”,但传得准不准、读得对不对,全凭崇政使个人掌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宰相根本不敢得罪。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朱温剧照

由于与皇帝的距离更近,崇政使后来也能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其备顾问参谋议于中则有之,未始专行事于其外也。”(《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枢密院》),崇政使俨然比宰相地位更加显赫,但因为是内臣,他们仍然无法对外行使权力。

朱温设计了一个如此“畸形”的崇政院制度,让它只有参谋和沟通之权,但无决策和执行之权;宰相虽然有执行之权,但他们与君权之间却有一道鸿沟——崇政使。在这种设计下,皇权无疑是这场“斗地主”游戏的主宰者。


2、后唐:恢复枢密院

后唐时期,崇政院又被改回到了枢密院,并且,其力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枢密使改由武将担任,而且兼任节度使,掌握藩镇。与此同时,相权也被无情打压。“枢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职也。”(《新五代史·安重诲传》)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后唐庄宗

后唐庄宗时,枢密使上承皇帝,下制宰相(枢密使常常兼任宰相),崇政院时代那种内廷、外廷泾渭分明的划分,在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

后唐时期的枢密使郭崇韬,因为位高权重而遭人陷害被杀,严重影响了后唐军队士气,最终导致了兵变四起,唐庄宗也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

皇帝用武人主政,以压制相权,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3、后晋、后汉、后周:枢密院专业化

后晋时期,皇帝们吸取了后唐的教训,先是由宰相兼任枢密使,改变了武将掌军的错误做法。接着,又用宦官等人分割枢密使的权力,甚至一度废除之。

再往后,由于抵御契丹的需要,后晋重新定义了枢密院的职能:它不再参与政事,而是以军事职能为主。

后汉时期,因为战争需要,枢密使的地位再次提高。特别是郭威任枢密使时,因其手握重兵,战功赫赫,不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最后还上演了“黄袍加身”的戏码,直接升级为皇帝。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郭威

郭威建立后周,并未因为枢密使掌军、威胁皇权而废掉它,相反,他任命的枢密使,比如王峻,甚至还兼任宰相和节度使。王峻曾经因为人事问题对郭威心生怨恨,还“语渐不逊”。后来郭威想把自己的养子柴荣调到京师,也遭到王峻的反对。郭威甚至流泪对冯道等大臣说:王峻欺负我。

但与后汉皇帝不同的是,郭威对军队拥有绝对的掌控力,因而才如此“艺高人胆大”,他将王峻一贬了之,并让其死在了流放之地。

郭威时代的皇权,因为具有绝对的实力,所以敢于把枢密使当做制衡宰相的工具,而无惧其兴风作浪。

从唐中期枢密院诞生之日起,枢密使的权力在大多数时候大于相权,偶尔还超越皇权,成为权斗最终赢家。不过,从五代中后期,枢密使也开始与宰相泾渭分明,成为专门掌管军事的官员,并从此不再参与政事。


三、北宋:枢密院的成熟

宋朝建立后,吸取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各自为政的教训,通过采取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将皇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宋太祖

皇帝绝对控制军权,而枢密使和宰相都只有非常有限的军权,二者再也无力向至高无上的皇权发起挑战。

北宋时期的枢密院,是宋代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仍以枢密使(也称为知府枢密院事)为最高长官,他们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均是宰相级别的要员,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北方游牧民族是北宋的主要敌人

枢密院也在此时真正走向了成熟期,据《宋史·职官制》记载,枢密使的主要职责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视、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一句话概括,宋朝所有事关军事机密和国防大计的事务,均由枢密使掌管。

不过,宋朝的绝大多数枢密使是文人,他们手下没有一兵一卒,甚至本人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却可以参与制定战略决策,有权调遣军队。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文人范仲淹曾任枢密副使

而那些肌肉发达、杀敌如麻的将帅们,却只能听命于这些文人的领导,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

虽然枢密使也是宰相级别的大官,但是实际上他们只管军事,且没有实际指挥权,地位已经相当于副宰相了,远远不及中晚唐和五代时期。

宋朝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让枢密使去牵制宰相的军权,又让宰相可以制衡枢密使,而皇帝则可以高枕无忧。《宋史·职官制》记载,宋神宗时期,曾有人提议废除枢密院,将其职责归为兵部,而皇帝却反对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宋太祖看似将兵权交给了枢密使,然而实际上却使大臣们谁也无法觊觎兵权,这才是其制度设计的高明之处。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曾任枢密使的童贯(剧照)


四、南宋、元明:枢密院消亡

南宋时期,由于强敌环伺,外部威胁严重,枢密院曾一度被废,后又恢复。但南宋对于武将的猜忌,比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交出兵权后,韩世忠曾改任枢密使,岳飞改任枢密副使,均属于明升暗降,而且最终结局也令人扼腕叹息。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南宋中兴四将,三人曾任枢密使或枢密副使

到了宋宁宗开禧年间,改由宰相兼任枢密使,从此枢密使从属于相权,未再独立。皇权之下文武对峙的局面,也就此不复存在。

元朝建立后,学习宋制,继续设枢密院,仍然掌管全国军务。元代的枢密使一般由皇太子兼任,但枢密院的整体地位比中书省低,相应的权力也较宰相弱。在具体征战时,皇帝往往还会指派大臣组成行枢密院,作为战时临时机构。

从“枢密院”600年兴衰史,看古代枢密使与皇帝、宰相的权力之争

元朝士兵

到了明代,朱元璋也曾设枢密院,但枢密使的权力受制于宰相。再后来,他又以大都督府替代了枢密院。枢密院制度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

不过,到了清代,雍正曾经开设军机处,被认为是仿效枢密院“借尸还魂”,但是,军机处与枢密院有很大不同,二者不应视为有承袭关系。

结语:枢密院的兴衰,与皇权、相权的此消彼长密不可分。

可以说,晚唐五代时期,正是枢密院权力的增长,打破了三者之间的平衡,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权力的博弈。

而在北宋以后,皇权上升到绝对主导地位。在新的权力“斗地主”中,枢密使和宰相再也无力挑战皇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知枢密院事是几品_枢密院于南宋中晚期升为宰相的统领机构

    导读: 喜欢阅读五代、两宋历史故事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这样一个词陌生——枢密院。 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称为“枢密使”,雅称为“太尉”,掌管全国军队。 两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曹

    经典语录
  • 宋朝三品官_宋朝有多少官员

    宋太祖 (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武穆

    经典语录
  • 北宋枢密院_宋代枢密院职能是掌管

    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经典语录
  • 枢密院使是什么官_枢密院通事官职

    枢密使的职位是从唐朝后期开始设置,最初是由宦官担任,后来逐渐被武臣所掌握。与之前介绍的参知政事相对应,参知政事主要是负责行政事务,枢密使则主要是负责军政事务,狄青、文天

    经典语录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什么意思_赵匡胤除了杯酒释兵权还有什么故事

    宋朝统一南方后,赵匡胤的目光又盯上了燕云十六州,这位曾经打算把燕云十六州用钱买回来的皇帝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遗愿就抱憾而终,这对宋朝来说是非常可惜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赵

    经典语录
  • 宋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意思_宋代的词牌名有哪些?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

    经典语录
  • 宋英宗宋神宗_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

    公元1070年,随着变法的深入,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王安石的变法能够顺利执行,宋神宗决定给司马光挪个位置。 司马光原来的官职是翰林学士,有参政议政还有传

    经典语录
  • 宋光宗后的下一个皇帝_宋英宗的子女

    宋朝的文弱,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尤其是南宋。 其实,文弱不文弱,只要看看皇帝就行了。不说军国大事,单是后宫,三代皇帝都搞不掂一个女人,结果反是皇帝自己被逼得发神经—指望这样

    经典语录
  • 如果宋朝重武轻文_宋神宗任用什么变法

    纵观中国封建王朝两千余年,其实越往后君权就越是集中,到了明清两朝,更是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所谓的君权高度集中,其实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特色之一。虽然同时期还有其他

    经典语录
  • 大宋:我能扮演千古帝王_宋朝皇帝回到太祖一脉

    宋太祖赵匡胤 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

    经典语录
  • 剃发令为什么成功了_清朝的剃发令

    中国历史上,金朝、清朝都为满族人及其先人女真人所建立,进入中原的金国女真人,元时已被视作汉人对待;满州民族于今虽独立一族,但语言风俗被认为汉化,相对于的辽、元两朝,金、

    经典语录
  • 奚人是现在的什么族_奚族人的历史壁画

    奚族本是匈奴人的别支,其风俗习惯与突厥相同。唐末,奚族居住于阴凉川,东距营州五百里,南距幽州(今北京)九百里,有兵二万余人。奚族共分为五个部落,一是阿荟部,二是啜末部,三是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