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史记精选读写练_史记阅读理解

史记精选读写练_史记阅读理解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15 14:49:26
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写在前面的话】

近来来,随着各地中考对文言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省市中考题加大了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难度,而且各地考查的文言文内容侧重点也有不同,有的地方侧重于写景抒情类,有的侧重于叙事类,也有一些地方一直侧重于人物传记类。

在复习时,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复习也是有所侧重。

在此,我家梳理下各地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范围、内容,给同学们中考复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尤其是对于刚刚升入初一的新生以及初二学生,要更好地利用这一两年的时间,加强文言文学习,抢先一步,占据优势,你就能赢在中考!

今天主要是把各地中考中选用《史记》内容的试题进行汇总。

《史记》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后人对它的推崇也是无以复加。

唐代·韩愈认为: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金圣叹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人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学之美的文史经典,也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中华民族道德风骨的辉煌史诗。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史记》作者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

《史记》的很多节选内容已经进入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

各地中考选用《史记》内容作为中考阅读考题也在情理之中。

少年读史,颐养浩然正气!读史,对青少年的成长的影响深远,能夯实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读懂《史记》可以让他们从书中那些英雄人物身上,获得人生教益,更可以让中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2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

【真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答案

8. C

9. C

10.A

11.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2)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16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真题】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

②厚遇宾客

③为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 ②使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②忠之属也

C.①以淮上地与楚 ②念无与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练习答案】

5.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7.(3)A。

8.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9.D。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陕西省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__________)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__________)

(3)知时有利不利也(__________)

(4)吾尝三战三走(__________)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

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

C. 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

D. 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0. 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答案】

17. (1). 贫困 (2). 谋划 (3). 时机 (4). 逃跑

18. D

19.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20.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汲黯字长孺》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湖北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今朝中考语文:jzjy365.com收集整理②河南: 指河南郡。③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 屡次。⑥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⑦大指: 大的原则。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上使黯往视之 使: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乃:

1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1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不畏强权,按理处事 的品质,从原文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2 分)

1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2 分)

【《汲黯字长孺》阅读练习答案(2019年湖北襄阳市)】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上使黯往视之 使: 派遣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乃: 于是、就

1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分)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1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不畏强权,按理处事 的品质,从原文中“ 臣谨以便宜 ”这一句可以看出。(2 分)

1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2 分)

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东海大治”。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考助力车:全国各地中考古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

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今朝中考语文:jzjy365.com收集整理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

D.辞不受令(辞:言辞)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15.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2.B

13.A

14.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1分)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1分),不是你的罪责。(1分)

15.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l分)。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2分)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2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使可.)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史记精选读写练_史记阅读理解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之《史记》篇(1) 【写在前面的话】 近来来,随着各地中考对文言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省市中考题加大了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难度,而且各地考

    经典语录
  •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_史记项羽本纪简介

    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历史长河里,算了算,喜欢项羽已经七个年头了,都说一个人的细胞七年更换一次,七年后你就是另一

    经典语录
  • 世说新语简短的故事_古代人生世说新语

    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运用,却是因人而异。会说话的人,能达到有理有据有节有趣,耐人寻味;不会说话的人,无章无法无序无趣,令人生厌。说话是否有智慧,这是关乎

    经典语录
  • 世说新语名著阅读题及答案_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的理解

    一、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

    经典语录
  • 少年读史记好词好句摘抄_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

    作者:解然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内容简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经典语录
  • 史记能看懂吗_史记看得懂吗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他的重要程度无需再做介绍。但是,如何来阅读《史记》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有人说是精读,有人说应该略读,还有人说是通读。我却觉得,只有能够畅读

    经典语录
  • 项羽本纪诵读_项羽本纪故事

    儿子读初中了,学校里对课外书的阅读要求主要集中在中外现代经典小说的范围内,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城南旧事》等等。作为家长,当然十分支持。说老实话,我自己读书的时候,

    经典语录
  • 司马迁的史记是怎么写出来的_司马迁是在狱中完成史记的吗

    司马迁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人,在遭受不公正和羞辱之后,他仍然能以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史记》这本伟大的著作就是他在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值得欣赏。然而,在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

    经典语录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物_司马迁史记故事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代王朝都有修史的传统。到清乾隆时,《明史》就定稿完成,于是就成了24史。这24史的第一部就是《史记》。其他23部断代史也大多是仿照《史记》的写法,

    经典语录
  • 史记殷本纪赏析_史记第三篇殷本纪读后感

    商 商 商朝 又称 殷 、 殷商 (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离开了传疑时代。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

    经典语录
  • 史记名言名句_史记十句格言

    《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对后世史

    经典语录
  • 史记及作者简介_史记作者是什么时期的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 史学家、散文家 大家好,这是"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之一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 的线上微课程,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成书于西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