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江西师范大学八十周年校庆_南昌师范学院副校长殷剑

江西师范大学八十周年校庆_南昌师范学院副校长殷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3 01:04:59
阅读:

南昌师范学院

今天校庆!南昌师范学院办学65周年纪实今天校庆!南昌师范学院办学65周年纪实

伴随着新中国的前进步伐,沐浴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春风,满载着丰硕的教学成果,南昌师范学院已走过65年的光辉历程。65年的栉风沐雨,学校校名几经变更,校址几经迁徙,体制几经更迭,在几代人辛勤耕耘下,南昌师院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根赣鄱大地,谱写了华彩篇章。

——1952年 成立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

——1956年 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 创办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

——1969年 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

——1979年 恢复江西教育学院。

——1981年 全国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会议在学校召开,会上形成了《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由国务院于1982年以国发130号文件转发。

——2008年 学校购置土地,始建昌北校区,着手改制为普通本科高校工作。

——2013年 经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南昌师范学院。

今天校庆!南昌师范学院办学65周年纪实

10月24日,《江西日报》综合报道南昌师范学院办学65周年纪实

春华秋实 栉风沐雨 浇灌桃李满天下

65年的拓荒与耕耘,记载着南师人拓业的艰辛与努力。回眸过去,筚路蓝缕。从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江西教育学院到南昌师范学院,校址历经南昌—庐山—南昌—井冈山—南昌的迁徙过程,办学性质也先后经历了成人中等师范进修学校—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成人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变化。

抚今追昔、薪火相传。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学校始终坚持培训中学师资、教育行政干部以及培养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办学任务,以“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方向,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培育了“厚德修身 博学育人”的校训精神,流淌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血脉,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创造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云集了一批知名之师、培育出万千栋梁之才。学校已成为全省中小学师资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承担着普通本专科学历教育、成人学历补偿教育、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等任务,是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全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10万余人,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教师18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291万余人次,为我省中小学教师学历的达标和教育行政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 追求卓越育英才

65年的积累与成就,凝聚着南师人立业的心血与汗水。人心思进,抢抓机遇。2013年是南昌师范学院的开局之年,是学校站在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第一年。当年4月24日,教育部函复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同意在江西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南昌师范学院的函》(教发函〔2013〕47号),同意在江西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南昌师范学院,标志着学校正式成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如今的南昌师范学院,已经从65年前在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办学发展成为一校两区、占地677.78亩、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从最初培训中等师资的进修学校发展成为教育、理、法、文、工、管理、艺术等多学科协同并进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从只有短期培训的办学模式发展成为涵盖硕士、本科、专科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8604人,教职工650人,涌现出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教授、学者。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与可喜成绩。

党建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增强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能力,强化“党建+”理念引领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打造“青蓝讲坛、青风学堂、青影艺堂、青烛讲堂、青雨润堂”的“五青”校园文化品牌。推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江西故事”等以讲故事为方式的主题活动,通过把故事“学明白、悟明白、写明白、讲明白、演明白、做明白”,进而“引明白”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6+1”的新途径,将灌输转为引导、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变成多元。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普通专科专业21个。获批学前教育、旅游管理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批《教育学》《数学教学论》等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05个;获国家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队1项,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奖880项,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以及“中国梦第三届全国校园音乐艺术节”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江西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金奖、江西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省运会金牌、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金牌、全国健美操比赛特等奖等众多荣誉,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应有贡献。

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学校注重以项目研究为平台,以完善科研机制为抓手,形成了培养(培训)与研究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的科研创新特色。学校设有生物技术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中国书画研究所、书院研究中心、谱牒文化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在遗传学、教育学、谱牒学、书院史、中国画、文艺理论等学科领域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傩舞、鄱湖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方面也形成了亮点,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在南昌师范学院。

教育培训优势日益彰显?学校坚持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做大教育培训体量,教育培训工作列全国第八位,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3年至今累计承担国培项目74期,集中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1.34万余人次;承担省培项目71期,集中培训校长、教育行政干部8600余人次。目前,学校与全省广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学校牵头编撰的江西基础教育蓝皮书产生积极社会效应。

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荣校”作为学校战略发展思路之一,施杏坛之教泽,行春风之化功,不断弘扬红色基因,努力铸就博雅之才。举办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结合学科专业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形成了书院文化、高雅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治文化、道德文化进校园的格局。

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突出?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与南昌经济开发区、南昌市教育局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开放办学,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以“提高水平、扩大服务”为主旨,积极策应“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与爱尔兰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中外合作教育专科项目2项;与爱尔兰公共管理学院、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美国弗罗里达理工大学、埃及法尤姆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等高校洽谈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项目,并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组织师生暑期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短期校际交流;在巴基斯坦独立70周年之际,组织师生赴该国奎达举行的庆祝活动;特邀印尼拓展教育基金会创办人兼总主席吴能彬博士来校访问、洽谈。

凝心聚力 继往开来 携手奋进谱新篇

65年的发展与壮大,寄托着南师人创业的理想与志向。初心不改,继往开来。学校改制更名以来的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要把中央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明确方向、找准路径,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号角已吹响,学校将延续65年的发展之脉与精神之魂,绘就学校发展新蓝图。

——全面从严治党水平显著提高。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领导干部中坚骨干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建设全面加强。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教学基本建设成效明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明显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531”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扩大。扎实推进“11531”工程建设,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在全省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达到1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50人以上,培养50名40岁以下的青年英才;建设3个省级特色学科和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

——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全省高校优势型、成长型、培育型学科专业建设,基本形成以特色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成效明显,重点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平台、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科研项目及奖励数量明显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层次明显提高。学报办刊质量明显提升。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加强与区域发展对接,新型智库建设效果明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校地联动,搭建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和政策咨询能力明显增强。教育培训提质增量,深入实施教育培训质量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创新,继续巩固与提升在省内的优势地位,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品牌。

——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显著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氛围浓厚,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明显、成效显著,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长、质量明显提升。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创建具有时代感、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文化育人品牌。

——国际交流合作成果显著增加。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境)外先进教学理念,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扩大国际合作项目覆盖领域,开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3个,争取建设1所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学生海外游学项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国家接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回望学校65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学校“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根植教师教育”的方向已指明,“质量立校、开放活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荣校”的战略已制定,“11531”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学校师生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行动,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