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贺知章在86岁高龄的时候,还写了一组流传千年的经典诗歌,也就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还是无数人小时候的启蒙唐诗。可见哪怕人都老的精神恍惚了,也不能阻挡一个诗人对诗歌的热情,更不能阻挡他源源不断的才思。贺知章写完这组诗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足见当时的他有多苍老了。
天宝三年,也就是贺知章去世的那一年,他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故乡,皇上准许之后就返乡了。贺知章年轻时以诗文而出名,三十七岁时中了进士,还是当时的状元,可见其才华横溢,据说他还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高中之后的贺知章就开始了漫长的官宦之路,离开家乡越州永兴,也就是如今的杭州萧山,前往长安做官,这一去就是五十年,五十年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的漫长的一段人生啊!世事巨变,时间抹平了曾经的痕迹,再回故乡,也难免产生如此多的感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这组诗中的第一首,也就是我们最熟知的那一首,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当时的自己或许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带着对理想的追求,想要在长安闯荡出自己的一条官宦之路,而贺知章也的确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官一做就是五十年啊,等回到家乡的时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如今的贺知章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虽还有着熟悉的家乡口音,奈何那些正年幼的孩童们不认识啊,曾经那些熟悉的人估计也大多魂归黄土了吧,只能在孩童笑问何处来时产生诸多感慨。虽是很平淡朴实的语言,但其中包含的感情确是无奈而悲哀的,颇有以乐景写哀情的风格手法,极具生活情趣,但终归会因为物是人非而难过,也会因自己年迈而感伤,但看到天真无邪的家乡儿童,却又不免动容,产生一种久别归家的亲切感。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组诗的第二首可以说是第一首的续篇,虽流传度不如第一篇,但也是一首很经典的诗歌,尤其是那句"近来人事半消磨",也被后世无数人道也。而这首诗主要是写家乡的种种变化,感慨自己离家太久,许多事物已然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世事变迁又总让人觉得伤感,不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可现实也的确是这样,所以当诗人站在镜湖旁,看见镜湖依旧平淡的湖水,一个"不改"将"消磨"反衬的更加深沉悲凉了,而"惟有"也进一步抒发了家乡变化之大,让人唏嘘不已。
贺知章的这组诗,全篇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在短短五十六个字中,将回到家乡的欣慰,物是人非的伤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朴素无华却又情真意切,感情自然又浑然天成,不知不觉中将读者带入他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也不免产生时间飞逝,青春不再,一切都如过眼云烟般的无奈和伤感。陆游说这组诗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倒是十分贴切,源于生活的场景,发自内心的情感,虽简单却十分难得,极简中的深意与感慨,总能产生千百年的共鸣,使得人们在人类共同的情感中找到归属感,触动到人内心最深处。
或许是本来就已到末路的年纪,或许是物是人非的伤感,在写完这组诗不久之后,贺知章就离开了人世,虽说家乡的变迁让他无奈与感伤,但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圆满了吧。见到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即使心中难免感到悲凉,但终归是欣慰而畅快的,这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故乡情怀,像是一根隐形的线,牵引着我们,无论走的多远,心却始终与故乡连在一起。
古人常说衣锦还乡,这其实也是一种家乡情怀,人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背井离乡,但无论去往哪里,最终的心愿还是能够回到故乡,魂归故里,这也是中国人内心的归属感。"月是故乡明",再美再繁华的地方也总是比不过自己的故乡,那个自己出生,自己长大的地方,总是占据着人类心底最柔软之处,让我们一想起来啊,就忍不住怀念,忍不住的嘴角含笑。
古代文人总爱写一些思乡的诗歌,这其实不也是对家乡的一种眷念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不过是因为写进了中华儿女的心里,因为共同的情感归属,所以诗人总是能和读者共情,以致千百年后,人们还总是喜欢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简单却极深情。
贺知章的这组《回乡偶书》,恰是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之作,而面对今昔家乡不同的场面,他的情感自是能与后世达到一致,或许这正是它享誉千年的原因吧!而在《朗读者》里,白岩松曾经说:"故乡是什么呀?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年轻的贺知章想要离开家乡闯荡一番事业,一别五十年,但年老的时候,他终归还是想着要回到故乡,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的"故乡情"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在什么时候写的一首诗_回乡偶书表现了宋代诗人贺知章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86岁高龄的时候,还写了一组流传千年的经典诗歌,也就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还是无数人小时候的启蒙唐诗。可见哪怕人都老的精神恍惚了,也不能阻挡一个诗人对诗歌
-
《回乡偶书》古诗教读_回乡偶书古诗ppt课件
参考答案: 1、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少(shào) 衰(shuāi) 识( shí)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3、你能写出第一句诗的两组反义词吗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什么离家老什么,乡音无改鬓毛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名句的诞生 少小离家1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完全读懂名句 1离家:一作离乡。2衰:音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翻译_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念什么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
-
贺知章年老回乡的故事_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对于久别离家的人都会有无限感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
-
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哪首诗_少小离家这首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共有两首,都不是律绝(七绝)。 贺知章 贺知章的一生官运亨通,寿长体健,算是诗词史上不可多得的顺达人士。所以他的诗作开朗清新,朴实无华,少有雕琢。他是陈
-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_回乡偶书其二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
-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名_少小离家老大回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
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诗人贺知章离乡五十余载(zǎi)再次回到家乡之时,小孩们都不认识自己了。贺知章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乡偶书》。接下来,听诸葛先生讲讲这个
-
《回乡偶书》的古诗_古诗回乡偶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诗体:七言绝句 诗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
-
少年白了头 古诗_白了少年头全诗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共情, 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 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 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 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 《向上吧
-
贺知章的书法_贺知章留下了多少首诗
这件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的《草书孝经》,纸本,纵26.0厘米,横265.1厘米。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百余字。无署款。 其作者究竟为谁,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只是在有文本称卷尾
-
绍兴沈园游后感_绍兴沈园景点介绍
时间:2017年1月1日 线路:沈园—周恩来祖居—贺秘监祠 从鲁迅故里出来直接前往距此200米左右的沈园。 沈园 陆游唐琬的爱情故事因《钗头凤》而千古流传,我对故事的发生地沈园向往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