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最是动人心魄。君不见,多少婉转流淌的诗词歌赋,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
什么是情?——心的温度。
《世说新语·伤逝》中载,竹林七贤的王戎儿子死了,山简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伤得不得了。
魏晋流行的是玄学,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出尘脱俗,竹林七贤又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于是山简劝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戎的回答,则是我见过关于情,最打动人的话。他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山简。
它之所以动人、之所以好,是因为讲出了情的三个境界,以及这个时代的失落之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无情和薄情。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两件事:无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种存在,而是达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
薄情还是深情,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读书多少无关,而只反映着人内心的质地。
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南怀瑾说,“报德者寡,报怨者多”。社会上真正能够帮助别人,同情、可怜他人的,多是穷人。穷人才会同情穷人,痛苦中人才会同情痛苦的人。”
读书多、有权势的人知识高、见识广,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
学问越高,思想越复杂,高学问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等人,由高明而归于平凡。
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之间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场,在商场,在情场,都如剧场一样,是看得最明显的地方。
就像一首打油诗说的:
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
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
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
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昔时贤文》中说:“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不正是我们成年以后,世俗常态的写照吗?
所以,人贵在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对此,诸葛亮曾有一则名言,可以作为我们最好的座右铭: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这说的就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
说到底,是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温度,便是有情,没有其他。
世事炎凉,唯情可化。
中等人,深情
何为深情?这个词,恐怕今人已经不懂了。就像有句话说的,这是个“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时代”。
真正懂这个词的,是古人。古人的深情,跳动在活着的每一处。
对于亲情,深情是表面上离经叛道的竹林七贤的阮籍,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仍故作镇定地与人下棋,却在下完之后吐血三升的痛断肝肠。
对于活着,深情是阮籍在人家年轻貌美的女儿死后,明明不相识却孤自跑去大哭一场的真挚哀怜;
是在现实的无路可走、痛苦挣扎面前,驾着马车荒野里奔驰,遇到歧路大哭而返的茫然坦荡;
是登上武牢山对着楚汉决战的古战场,孤独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深沉悲愤。
对于友情,深情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以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公然绝交后,又在广陵绝唱、慷慨赴死的最后,将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的信任。
是向秀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不得不屈从做官,经过嵇康的旧居时写下的那篇悲凉的《思旧赋》,其中多少欲说还休的追忆和思念。
对于爱情,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
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相思,
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
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挂念,
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沧桑,
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
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
这种深情,就像木心那首诗中所说的:“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是的,深情,就是认真;深情地活着,才是认真地活着。
一个深情的人,才像个人。
上等人,忘情
魏晋时曾有过一个热门话题——圣人到底有情还是无情?
王戎的“圣人忘情”就是当时一派的看法,认为圣人是离情去欲的。
最终为这个问题盖棺定论的,则是玄学天才王弼的一句话:“有情而无累。”圣人有情,但是不为情所累。
这五个字道出的,才真正是“忘情”境界的真谛。我们平常人,却要么是薄情和无情,要么是深情到自伤,难以自拔。
对忘情境界最诗意的表达,则是庄子的那个经典寓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水干了,鱼儿暴露在地上,它们相互吹着湿气、吐着泡沫湿润对方。与其这样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间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为温暖动人,其实是不得已。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尝尽了其中滋味而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
如何才能达到忘情境界?如王弼所说:
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
也如庄子所说: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两位先贤说的是同一点:顺应。顺应所有的遭遇,顺应世间的一切。只有心中放下一切的执念,才做得到如此。
这是一种太高的境界,其实也很平实,归结为三个字,不过就是——“不强求”。
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伤伤人,看透了,都是一种强求。所以金庸《书剑恩仇录》里说:情深不寿。
纵然如此,已是难得。只要真情过,不论结果,已是值得。
忘情的境界或许太高,离我们太远。但我们之所以卑微,是因为连深情也失去了。那本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使我们活得高贵的根本。
有人说,人可以分为三个阶层:贵族,平民,流氓。区分这三者的并不是钱和权,而是一种高贵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像泰戈尔诗中所说:“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活着从来艰难,在经受了生活锋利的切割和粗粝的打磨后,只要有一点光,就反射出眩目的美。不管生活给予人什么,都会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这就是贵族。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的打磨可以让人更加光彩夺目,但是玉质还是石质,却在自己。
如果人有贵贱,真正的标准只能在这里。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_
情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最是动人心魄。君不见,多少婉转流淌的诗词歌赋,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 什么是情?——心的温度。 《世说新语·伤逝》中载,竹林七贤的王戎儿子死了,山简
-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达了什么_咏怀其三十八阮籍阅读答案
《曹雪芹的那些痴与妄》第十六回 阮籍的穷途哭 故书斋 步何仪 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杂合体,而道家的出世色彩较为浓厚。这
-
我眼中的阮籍_阮籍猖狂 穷途而哭
说起魏晋风度,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个画面:有那样一群名士,他们仪容不整、宽衣大袍、放肆饮酒,甚至还要时不时纵情高歌。不知情的人远远望去还以为这是一群疯子。“竹林七贤
-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什么意思_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翻译
无路可走了吗? 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无处可去了吗? 真的无处可去了吗? 广武涧的风,是那么的凉。掠过耳边,如同刀割一般。 还要往前走吗? 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了。 可纵然回头,哪里又
-
清风在竹林在诗中作用_清风在竹林的诗句
竹,以其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文人所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仿佛天生就与文人有一段不解之缘,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以竹为
-
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_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说起阮籍,我们会发现他的名字是与魏晋风度,还有竹林七贤是连在一起的。阮籍的拿手绝活是他那双运用自如的青白眼,以及嗜酒如命,据说阮籍醉酒之后,可以连续几个月都不醒。这些或
-
阮籍《咏怀诗》其十二_阮籍咏怀诗其三十八赏析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若按艺术成就来排名,他应当列在首位,《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中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
-
嵇康七人被称为什么_嵇康是哪里的
大片黑云笼罩在刑场,刑场的氛围格外压抑。三千学子跪在刑场周围,用身体抵抗着将要被处刑之人的命运。然而电视剧中的美好转折并没有出现,那个人还是死去了。在死之前,他拿着琴弹
-
为何称竹林七贤_阮籍嵇康七子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是大才子王勃笔下的阮籍,也是世人眼中的阮籍。一个不遵礼法的狂士;一个嗜酒如命的酒痴;一个穷途而哭的怪人,这是阮籍留给世人的脸谱化形象。可世
-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课件_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魏晋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政治上的极度黑暗造就了文人的叛逆,他们放荡不羁、个性张扬,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后世称之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而其中最核心的则是阮
-
阮籍是建安诗人吗_嵇康文学主要成就在于什么
本文乃“孔鸥”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建安到正始,我国诗歌又有了新的变化发展。建安时期大都是五言诗,而多半是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新事的。到正始,诗歌开始
-
竹林七贤出自哪本书_竹林七贤轶事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小说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上层社会的几代名门贵族的言行与轶事,囊括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占据着重要席位的各级氏族,约一千五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