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就是指张良。张良,字子房,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父亲和祖父都曾侍奉韩王。
后秦灭六国而一统,张良为了报仇,用尽家产求勇士去孤注一掷的刺杀秦始皇。但是在没有调查好情报的情况下,勇士击中了秦始皇巡游的副车,功败垂成。秦始皇大怒,追查张良下落,张良于是改名更姓逃命到了下邳。
在下邳,张良遇见了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黄石公。想必大家都听过张良圯下三进履的故事吧?事实并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但是也算是妙不可言。
张良在圯下碰到一位老人,在他经过张良时,故意将鞋子掉在桥下。这位老人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拿上来。”张良一开始有点错愕,甚至起了想抽他的冲动,不过作为一名有素养的三好青年,他看老人年纪老,就忍下来,将鞋子从桥下拿起来。
老人得寸进尺:“给我穿上。”张良破罐子破摔,想着已经帮他拿了鞋子,就干脆做到底,就跪下帮老人穿上。老人伸出脚让张良帮他穿好鞋子后,就走了。对的,没有传说中的三次(如果三次,估计张良会打人的),老人也没有忽然变成仙人传授张良绝世武功之类得,老人直接走了。
张良目送老人离去,不知道他此刻心中有何所想,小编不负责任的估计,他应该是在感叹老人移速惊人吧。
老人走了一里地后,又回来对张良说(套路……):“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平明,来这里和我碰面。”张良非常惊奇,跪下表示尊敬道:“是。”
五天后平明,张良如约而至,老人却已经到了。他生气道:“和长者相约,怎么能迟到呢?五天后早点来。”说罢扬长而去。
又是五天以后,张良吃了教训,鸡鸣之时就来了,结果老人又比他先到:“你怎么又迟到了呢?五天以后早点来。”
张良此刻心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一定有一种想抽人的冲动。
五天以后,张良半夜就来了,这次老人总算没有先到。在等了一会以后,老人也来了,他高兴的说:“这样才对啊。”(嗯嗯,对的,合着你约定的早上,其实是半夜?)于是老人拿出一本书,给了张良,然后像很多故事的仙人一样做出预言:“读这本书就会成为皇帝的老师。十年以后就会有所成就,十三年以后,你来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罢老人便飘散而去。从此张良走上了智谋天下的道路,而他也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老人,这本书叫做《太公兵法》(太公指太公望,即姜子牙)。
张良一边看书,一边等待机会,直到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他听到楚假王在留地自立的消息(秦末有个谣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前往留地的路上,他碰见了改变他命运得第二个人——刘邦。
很多影视作品或者文章都有些过份夸大了张良,张良此刻并没有什么通天本事,什么一眼看中刘邦是天选之人,“老天钦定你来统一天下”云云,都是假的。张良真正愿意跟随刘邦的原因是,张良经常参考《太公兵法》给刘邦出谋划策,也经常将上面的内容说给刘邦听,刘邦非常赏识他,经常采纳他的意见。而张良将《太公兵法》说给其他人听,都不能听明白。
这是天意吗?并不是,应该称之为不仅仅是张良成就了刘邦,刘邦也成就了张良。他们都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最后成为那个时代中的翘楚。
在这以后,张良彻底加盟刘邦集团,辅佐刘邦一步步的走上一统天下的道路。这期间关于张良的谋略神话的太多,小编就不细数,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内涵说给大家听吧。
汉高祖三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非常担心自己安危的刘邦和他的老伙计,第一个投靠他的名士——郦食其讨论如何削弱楚军的策略。郦食其给刘邦描绘了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分封诸侯,天下归心的宏伟蓝图,劝告他制作印玺重新封立六国后代来获取人心。
恩,刘邦被天下归心的宏伟的糖衣炮弹打的晕乎乎的,忘记了很多人都能明白的道理——能捏在你手上的,才是最好的。
刘邦下令工匠制作印玺,并让郦食其做好出使的准备,碰巧碰到张良从外地办事回来拜见刘邦。刘邦出于习惯,就把这事和张良说了一下。
张良二话不说,立刻劝告:“是哪个人给大王你谋划的?如果按他这样办,大哥你就彻底完蛋了。”随后张良先将武王伐纣的情况给刘邦作比较(这是张良劝说刘邦最有用的姿势,刘邦几乎一直在说“不如,不能,办不到”),让刘邦醒悟自己并不是周武王那么无敌,他的敌人也不像纣王那么不堪一击,随后张良给刘邦说明了郦食其真正的意图:作为六国后代,或者六国贵族培养的人才,他们首先时效忠于培养他们的家族,其次才是为刘邦干活。郦食其想的是让刘邦恢复六国封地,重新为他的祖国故主效命,返回故里。等刘邦真的这么做,楚国确实不会干刘邦了,因为没人会跟刘邦打天下了,天下又回到战国时期了。
刘邦不傻,他懂了以后骂道:“这个书呆子,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从那以后小编再也没看到过郦食其出现在刘邦一线团队里了。
这里有两个非常值得探究的细节。首先就是刘邦如果真的按照郦食其的谋划,刘邦绝对会悲剧,而这个计谋没有成功,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张良的劝告。张良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刘邦习惯性的将他的打算和张良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刘邦已经习惯和张良讨论政事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刘邦非常信任张良,他非常重视张良的意见和建议。
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细节就是,张良说到底,也是六国贵族后代,他的立场从某些方面来说,和郦食其是一样的。但是他选择了告诉刘邦真相,他在心目中真正的将刘邦放在了他的祖国之前。张良对刘邦非常忠心。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张良能在刘邦的历史中,一直得到刘邦的信任和重用。刘邦也会因为张良的辅助一统天下。因为他们二人彼此信任。
之后张良辅佐刘邦击败项羽,收复韩信,彭越,英布,平定天下,功成封候。张良不求刘邦多重的封赏,他对刘邦说:“我和陛下在留地相遇,就把留地封给我吧。”张良号称留侯因此而来。
在天下一统以后,张良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看开了很多,决心学习辟谷,从赤松子游(就是学习养生之道)。之后他还帮助吕雉保住了太子之位,打消了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吕雉感谢他的恩德,强行留他作食客。
张良在刘邦去世八年后也逝世了,谥为文成候善终。
而当初张良在下邳圯下遇见的那个老人,在他十三年后跟随刘邦路过济北时在谷城山下果真看到了那块黄石。张良把它取回来当珍宝供奉。在张良死后,他和黄石一起埋葬,每逢冬秋祭祀张良时,也会一同祭祀黄石。
司马迁曾经因为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事认为张良应该是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男人。但是在看到他的画像后,非常的失望,他发现张良的相貌和妇女美人一样。他借用孔子的话评价张良:“以貌取人,看错了子羽(子羽是孔子的学生,相貌很差,孔子曾经断言他没有学习的天赋,但是他是孔子学生中成就非常高的一位。)”。
而另一篇评价张良非常有名中肯的文章无疑是苏东坡的《留侯论》,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主动阅读一番,这里小编就不再一一复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