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强大的艺术功能,它不仅能够在长篇大论中抒发感情,也能在短小的篇幅中言明心志,正所谓“以诗明志”。或许正是因为诗歌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因此从它诞生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们的追捧。在古代文人笔下,用诗来阐述志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明志”的诗篇在宋代又极为盛行,比如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便对可以明志的诗是情有独钟。
众所周知,王安石一生两次任相,而又两次被罢相,不知道王安石是否有“强迫症”,尽管经历过两次罢相,但他却仍然“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地坚持变法,更是不屑与朝中的守旧派为伍,可谓是恪守内心志向的“倔强”硬汉,其实王安石这种坚守本心的倔强性格,早在年轻时就已经形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他30岁时写下的一首诗中就早已阐明。
公元1050年,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的任期结束,为了早日回归江西临川的故里,他急匆匆地踏上了归程,然而此时的王安石毕竟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沿途风景名胜充满了好奇,在途经到杭州时,他想起了当地有名的飞来峰,于是便停下脚步欣然前往。也就是在这次登临飞来峰古塔时,王安石写下一首明志小诗《登飞来峰》。诗人借登飞来峰古塔的所见所感,来抒发心中那一份志向,表达出自己内心恪守的理念,所以此诗一问世便倍受推崇,尤其最后14个字,被不少人当人生箴言。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登峰,然而诗人开篇却并没有写繁琐的登临过程,而是直接写出峰塔之高。那么,这座矗立在峰顶的高塔究竟又多高呢?“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用“千寻”二字来形容,虽然是夸张,但却生动形象,与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虽然是化用了一个典故,但却超过其意。据《玄中记》记载桃都山上有棵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显然典故中的意思是说“日出在前,而鸡鸣在后”,但诗人的意思却是“鸡鸣在前,日出在后”,极言古塔之高,因为鸡往往会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即鸣,然而诗人却在鸡鸣时已经看到日升,假如古塔不高,很难见到此景。
既然王安石站在如此之高的塔顶,必然会引出内心的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最后14字正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也是王安石言明心志之笔:从来不怕层层浮云遮挡住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在峰塔的最高层。“浮云”,必喻蒙蔽心智的事,以及奸诈的人。事实上王安石在主持变法的政治生涯中,也正如诗的最后两句所说,从来没有向守旧派妥协过,而是始终不渝地坚守本心主持变法,因此这种不畏强权,又充满自信的精神,也倍受人们的推崇,以至于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箴言。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用一句话概括王安石的一生_王安石的名句
诗歌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形式,拥有强大的艺术功能,它不仅能够在长篇大论中抒发感情,也能在短小的篇幅中言明心志,正所谓“以诗明志”。或许正是因为诗歌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
-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思想变化_苏轼乌台诗案之前的诗词
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成就不可谓不高,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尤其是元丰二年(1079年)的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尤为巨大。 苏轼像 乌台诗案起因是苏
-
苏轼在乌台诗案的遭遇_苏轼卷入乌台诗案被贬哪里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湖州知州苏轼摊上了大事。这天,朝廷特派员皇甫遵带着两名御史台的低级官吏昼夜兼程从京师抵达湖州,为的是将苏轼押往京师御史台受审。 此时距离
-
《乌台诗案》_沈括 乌台诗案
《 虞美人》 这首小词的作者,正是那位罗织了“乌台诗案”而害得苏东坡凄苦半生的大名鼎鼎的“奸臣”舒亶舒信道。今天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大奸臣”的词是否也如同其名声一般腐臭不
-
苏轼卷入乌台诗案被贬入_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是谁写信给皇帝救了他
1 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令其大张旗鼓的变法,后来变法失利,政府开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期间,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谪,不料突然遭遇诬陷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_什么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生于风雨飘摇的北宋,长于较为安稳的南宋,其诗作同时具有李白的豪迈奔放跟杜甫的沉郁悲凉,堪称一绝,尤其是诗中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_乌台诗案的实质
宋朝熙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068年,在宋神宗支持下,王安石开始对北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王安石变法触动了以大地主为主的朝中大臣的根本利益,因此
-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是谁写信给皇帝救了他_乌台诗案是谁陷害苏轼的
苏东坡是北宋的一位大文豪,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位文学全才,然而他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尤其还遭遇过一场北宋鲜有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几乎要成为北宋开国
-
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写的诗_乌台诗案因为苏轼哪一首诗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起了一场变法运动,旨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然而变法也在
-
苏轼在乌台诗案的遭遇_乌台诗案苏轼写了什么诗而获罪
北宋元非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庭命官皇甫遵来到湖州,将上任太守三月的苏轼如捉鸡鸭般抓走了,旁观众人无不震惊.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一、文者无心,小人有意 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调
-
苏轼与乌台诗案的关系_苏轼与乌台诗案相关的几首诗词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世事难料,千古文豪苏轼竟被“乌台诗案”搅得终身不得安宁。 “乌台诗案”牵连了39人,被查的诗
-
乌台诗案王安石说了什么_沈括苏轼乌台诗案
文学史上的“乌台诗案”在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记载。今所见几种刊本中,《涵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保存了诗案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