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奠定不同的法则,一直延续至今,对于今天幸福的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先祖们,为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谢,我们只
内容简介 《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
衣赐履按:发布《千古第一绝唱——秦孝公和公孙鞅的一世情缘》后,有朋友与我私下探讨,有的认为我以道家思想来衡量法家作为,似乎有失公允;有的认为商鞅变法于国于民有利,难免在
《商君书》是法家的一部重要作品,现在我们用汉英两个版本来欣赏一下! 1.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Qin xiaogong and his minis
战国时期,秦国国力较弱,受到其他几国的长期欺压。秦孝公上位后,立志改变这种情景,不分贫富贵贱的广纳贤才,即使非本国人,只要能够有让秦国变强的办法,就一律接纳并委以重任。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看上去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却那么残暴。 最近读《商君书》引起了我对商鞅这位秦国改革者的兴趣。在网上查了一下,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卫国的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便到了秦国,他对秦孝公
据淳安《武源於氏宗谱》记载:淳安於氏始于元末,派自江西婺源。 战国时秦国大良造公孙鞅(商鞅)封于商於之地,子孙以於为姓。汉初,伦任京兆尹,遂以京兆为郡望。於稀于元帝朝为御史
商鞅(约前390—前338),本姓公孙,因后来在秦为政有功被封于商,世称商鞅,又叫公孙鞅或卫鞅。公元前361年,商鞅离开魏国到了秦国。公元前359年实施“变法”,创立中国历史上较有成就
为政爱民篇 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 (录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 原文: 陆贽又上疏,其略曰:“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