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天,王阳明的妹夫兼得意门生徐爱问了一个问题:"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
《止学》是一部论胜败荣辱的人生智典,系隋朝大儒王通所著,号文中子。唐代魏征(唐初名相,贞观之治功臣)、李靖(隋末唐初将领,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徐世绩(唐初名将,与李
文中子·王通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所以他对于
文正语录 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 《曾文正公全集》【七】杂著卷二笔记二十七则 【谷园解读】 什么是小人?网上一查,竟然有12种解释,可惜都不如我解释得准确:不是君子的
清朝入关以后,在政治构架上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立了内阁大学士。 虽然清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已经远远不能与明朝相提并论,但皇帝的正式诏书等均由内阁拟出,大臣们的正式奏章也
“谋,而后定;不谋,而衰矣”,“谋深,虑远,成之因也”。这是《菜根谭》谋略篇中的两句论断,它深刻地揭示了谋与虑在成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在旷世奇书《鬼谷子》中也提到:“
洗尽浮华,朴实谙练,是曾国藩的成事学之一,也正因如此,曾国藩登上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宝座,为后人树立了立功立德立言的表率。 说起洗尽铅华,褪去浮华归本真,陆游也在其《秋
清人龚自珍一生行事怪异,不拘小节,知他者谓他洒脱,不知他者自然骂他乖张。他曾经公开声称,他的叔叔文理不通,而他的父亲只是半通。在那样一个重孝亲的时代,龚自珍如此评价自己
曾国藩识人、用人都很准,他在日记中记录,具有三种特征的人,一定是凉薄之人: 幸灾乐祸之人 原文如下: 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这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长达十年的作战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胜利来的并不突然,当湘军重兵云集南京城下时,很多人已经看到结果了。湘军
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南京平定太平天国后,拥兵30万人,占据中国半壁河山,他已成为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持权最大的官员,超越了清初的吴三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李次清等曾国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我国晚清甚至近代少有的完人,他终其一生,实现了儒家倡导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儒